一直活在别人认同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我生活在一个多子女家庭,所以父母给到我们的关注和关心都是有限的,我还记得在我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看到家里的脏了,我就拿起扫把扫地,当时母亲看到了就夸我:好棒啊,可以帮父母做家务活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得从未忘记,从那时,我开始会特别积极的去做家务,希望父母能看到并能夸奖我。
读书后,我就开始不断地努力学习,希望能被老师夸奖,特别是到了初中的时候,面对一群来自各个地方的同学,自己的成绩与他们相比还有差距的时候,这个念头就更强烈了,到了初三,老师的目光就只关注前十名的同学身上,而且每次大考小考,老师就会不断地找前十的同学谈话,那时,老师找谈话就是我的目标,因为一旦脱离前十,老师基本就不会找你了。
出来工作了,在工作中,我又很卖力的去做工作,本以为自己已经脱离这种爱表现求表扬的状态了,但是一直到2016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老板就没有怎么关注我,我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去找他,我就开始发现自己有失落的情绪了,那时我就发现自己依然停留在求关注的,希望被看到的状态。用笑来老师的话说说,我就是一个表现型选手,我所做一切就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
从16年开始,我就开始不断地接触个人成长方面的学习,到现在已经过去4年了,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完全走出来了,开始慢慢变成进取性的选手了,也开始由固定性思维转变为成长性思维了。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改变的依然不够彻底。我发现这个是因为从我休完产假后,公司每周二就会有一个高层参与的例会,与我而言,其实也就是一个例会而已,但是呢,我发现每次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说话是有些紧张的;我联想到自己在自己的俱乐部说话会更顺畅,但是到了大型活动的时候,我依然也会紧张,之前一直以为可能是自己英语不好,自己不优秀的原因。但这几次的例会下来我发现了,不是的,不是因为这些,因为例会不用说英语,可是我我依然会紧张,唯一的解释就是我参加例会是有得失心的,潜意识里是希望表现的优秀的,而害怕自己不会那么优秀,所以紧张感就随之而来了。
到这里,我其实是有点沮丧的,但其实也很开心,因为自己发现了自己现在紧张的源头了,而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发现,我知道我依然需要不断地去改变自己这种表现型的状态。
《终身成长》这本书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改变:
第一步:接受。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第二步:观察。观察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第三步:命名。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描述TA的影响;
第四步:教育。在他出现并阻止你时,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慢慢教他用不同的方法想问题。
从我现在的状态来看,第一步第二步我是已经都有做到的,接下来就是第三四步,我需要去实践的,第四步,我觉得我们就可以从转换思维开始。
比如,面对我开会紧张这事,我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可以怎么样在工作中做的更好,在会议中更好倾听同事们的发言,并能给出自己好的想法和建议。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考虑这个事情,小时的我是为了得到更多的爱而去表现求认同,而现在我都已经人至中年了,为何还如此在意他人是否认可呢?这应该
这其实就是一个陷阱,笑来老师说:
表现型的人:明明是为了别人而活,却真切地感觉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进取型的人:明明是为了自己而活,却最终不仅显得也确实是“大公无私”
想想当你到垂暮之年时,回想这一辈子,你都为别人而活,是否真的值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