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级传播学

是否选择合群? | 读《乌合之众》有感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2人  AUG8877
是否选择合群? | 读《乌合之众》有感

勒庞说理时毫不含糊甚至不留情面,论据时又留点到为止、实时收手,恰给人余地紧接着思考下去,似乎他故意留白让有心者填补,从容完成一场穿越时空阴阳的交流。

《乌合之众》总来来说讲述的是文明进化的共同阶段、特点。一个民族的生民循环过程:文明诞生之初,松散的野蛮人聚集起来,群体关系不牢固(乌合之众);松散的小群体形成了有共同特征的、稳固的种族;种族经过情感和思想的统一,形成理想,成为民族。至此,文明达到巅峰,之后又止步不前,开始衰落。民族的理想衰弱,宗教、政治和社会结构也动摇;个人意识代替种族意识;国家兴起,发挥作用;理想彻底丧失,种族的才华消失,从文明的聚集跌落到原始的乌合之众。

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是冲动、易变和急躁的,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夸张且单纯。偏执、专横、保守、道德可以比个人能高尚或者低劣。

书中所指的群体是特指心理群体,描述的是一种状态,而不是探讨组成这个群体的人。群体重感情、轻理智,个人固有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个性消失。群体容易有印象偏差,人数多并不一定有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结论,可能反而造成单一和盲目。

群体的智商下降,“如果‘整个世界’指的是群体,那就根本不像人们常说的那样,整个世界要比伏尔泰更聪明,倒不妨说伏尔泰比整个世界更聪明”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低于孤立的个人,但是从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动这个角度看,群体可以比个人表现得更好或更差,这全看环境如何。一切取决于群体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么性质,因此给与群众什么暗示以及给与暗示的是什么人就非常关键。

群体的观念

群体是无法接受高深的观念的,并且接受一种基本观念所需的时间非常长。高深的观念只有经过形象化的包装之后才能被群体接受。这种形象化的包装是为群众提供绝对的、毫不妥协的和简单明了的形式,并且这些观念上可以没有任何逻辑上的相似性和连续性。这些观念可能是相互矛盾但却并存着的,但由于群众没有批判精神,因此无法察觉。

观念的社会影响与它是否包含真理无关。这些观念在经过包装后可能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与其本质背离,但这对群众宣传是无所谓的。达到宣传目的的前提根本不是“群众明白真理是什么”,而是“群众是否理解和相信并且起来行动”。

群体的想象力

群体的想象力很强大,通过形象思维将毫无逻辑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群体易受神奇事物的感动,往往关注那些不常发生或者实际影响力一般但是充满戏剧性的的事物。群体的这种丰富而幼稚的想象力是政客们统治他们的基础。

如果不怀好意地来看这本书,或者这类书,会觉得它就是腹黑学。就像书里说的:“掌握了影响群众想象力的艺术,也就掌握了通知他们的艺术。”好在对于群众来说这些书并非禁书,然而又有多少群众承认自己作为群体一员的盲目性、非理性呢?即使能够意识到,我们能避免吗?然而,意识到群体非理性并非是一种“幸免于难”。非理性、片面性是由好处的。比如选择性记忆就帮助我们迅速过滤信息,被过滤的信息可能对判别是非是很重要的。一旦信息被自动过滤,大脑就用想象力去填补确实的信息,群体非理性就又占了上风。但问题是,我们为什么非要理性不可呢?

虽然书中有些对英美的过度崇拜,有些论据稍显过时,有些言论过于偏激,但这并不妨碍《乌合之众》成为一本好书,勒庞对于大众心理和群体的剖析让我影响深刻。群体降智,生活中能让你取得成功的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