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营销原创方法论出炉记!

2018-09-26  本文已影响47人  d54395f5c050

先分享一下我过去五六年,做新媒体营销的经历:

我在2013年初,微信公众号刚刚推出来的那个时候,在一个公司做公众号,应该属于最早的一批就开始做这个事情了。

这些年也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从13年到18年,一直在苦逼的做着公众号之类的新媒体营销,别的也有头条号等等。

在2015年2016年2017年,这个时间段我自己开始去总结、分享一些干货类的东西,在朋友圈分享,在微信群里面去分享,2016—2017年的上半年,累计我在线上各个群,包括自己的群,包括很多别的群邀请我去讲,应该有五六十次了。

2017年的上半年,4月份还是5月份,我受邀去北大的“烽火文创融网行动总裁班”去讲过一次,我那个时候我讲的,因为企业家比较多嘛,讲的还是“企业如何做好新媒体营销和传播?”从传播的角度去讲新媒体营销,后来陆陆续续,还有一些其他线下的分享,不仅是在高校,还有一些企业内部或者一些线下社群组织里面,进行过好多次的分享。

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北京电影学院下面有个网红孵化器,叫红人星学院,他们当时找我做一个课题,就是说给他们这些想成为网红的学生、社会艺人们讲,他们要打造个人的品牌,他们就想做网红啊,从双微(微信+微博)的角度怎么去做好个人的传播?

我是从18年3月份的时候,深入去总结个人IP在新媒体时代究竟是怎么实现的?网红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我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再加上自己的过去很多年的实践,后来深入进去以后,我发现:我们对新媒体营销的理解,还真的需要升级,包括自己也是这样。

我们13年开始做的那几年,是在企业做,我们是把新媒体当做一个宣传和推广的工具,推广自己企业产品啊,卖卖东西这种,仅限于自己的企业那点事,思维还是很局限的。

我记得在2013年的上半年吧,那个时候有个wemedia的新媒体联盟成立了,影响非常大,后来新华社旗下的瞭望周刊里有几个人,也想牵头组建一个新媒体联盟,这个名字叫做犀牛联盟。

我们还开了几次碰头会,犀牛联盟后来没有搞起来,但是这个群现在还在,就是没人说话了,也很少有人退群,可能是留作纪念吧。这个群里面倒是出来一批大v的号,比如:犀牛联盟的牵头人、群主就是商务范的邓潍,还有视觉志的沙小皮...都是我们在犀牛联盟那个时候认识的。

那个时候大家其实都是才开始做,从零起步去摸索,我还跟他们这些(今天的)大号搞过半年多的公众号互推。他们现在都非常有影响力了,是几百万上千万粉丝的大号了,都公司化运营了。

所以这个经历我回想起来,在2013年,新媒体开始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以后,它实际上是为个人赋能的一个时代,我们对新媒体的理解并不能限于它是一个推广和宣传的工具,恰恰是个人变得非常的厉害,我们发现过去几年做的好的号,那些大号,绝大部分都是个人号,企业的号做起来的非常少见,说哪个企业能做成一个大号变成一个大v了,没有,除了杜蕾斯嘛!还很特殊的一个号。

那么,这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说明在新媒体上大家还是喜欢,个人类的能够拟人化的东西,而企业本身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冷冰冰的机构,而且说的东西都是企业那点事儿,自己的产品推推推,不断的卖卖卖。

消费者在新媒体里面,他主要是来消遣和打发时间的,更是一个娱乐性的场景,那么你把它变成一个销售的场景,消费者就不会接受。

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去看新媒体的传播,不管你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想办法拟人化,这样才会得到更好的传播。过去我说一个企业,你如何做好新媒体传播呢?企业做新媒体传播就像一个拟人化的人格,在和他的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沟通和交流,这是企业号。

那么个人号,个人号天然的就是具有拟人化的人格,只要把你个人标签化的一面表现出来,然后用丰富的内容去填充它,不管这个内容是鸡汤,还是情感,还是什么什么,只要你够独特,你能够拟人化,你持续输出内容,那么在新媒体有红利的那么几年,13年到15年,这个三年的时间,都会快速的崛起。

所以我其实一路是磕磕碰碰的走过来,发现虽然是最早的做的一批,最多的时候,把那个企业的号也做了几十万的粉丝,但是相比别人能够做到几百万上千万的粉丝这个体量。比起来呢其实还是不成功的,我们又不比别人晚,都是一起玩的小伙伴,那就是因为对它的理解不够啊,对这个事情的把握不够啊,方向不对啊,钻到自己企业里面走不出来。

我们回过头来来看,在今天新媒体营销也已经成为了红海了,我们该怎么更好的去做好新媒体的传播呢?

我总结发现一个最核心的东西:在内容之前要能够被人识别,这个被人识别的东西就是——人格化的标签,一个个性化的定位。

别人为什么要关注你?首先从一大堆同质化的内容里面要能识别你,然后你再用你的内容去捍卫这个标签,去丰富这个标签,让你的内容去为这个标签服务,那么这就是在打造个人IP了。

18年整个上半年吧,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的研究,包括自己过去的分享东西,系统的看一遍,整理了一遍,几十万字的东西啊,就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今天你在新媒体上去打造个人的IP或者成为网红。核心的法则就是两点,第一个就是给自己贴上一个个性化的标签,第二个就是为这个标签持续去到各个平台持续的去输出有价值的内容,然后是坚持一直做下去,一年两年三年,有可能就引爆了。

这个历程总结下来就是,我们从一开始进入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到开始去做一些新媒体的几个账号啊,去摸索总结,这个里面磕磕碰碰,因为他们平台的迭代、规则的修改,有些时候自己在里面也会很被动,规则改变了,有些东西也就改变了,我们其实吃的亏也是蛮多的,从掉进一个个坑里面又爬出来,可以到今天,总结过去5—6年的经历,我发现做新媒体呀,嗯,一开始那些人,他可能是不知不觉中成为大号的那些人,他们的套路就是对的!

只要按照那个套路去做,今天依然是有机会的!可能会比那个时候速度要慢一点、难度要大一点、持续的时间要长一点,因为今天没有用户红利了嘛,我们今天是在新媒体红海里面的厮杀,我现在总结出来的IP营销方法论,它就是新媒体红海里面的蓝海战略!

我们不能够在红海里面进行厮杀,要走出来,走到蓝海,要做IP营销,要做自己个性化的东西,拟人化的东西,这是一个选择和认知的问题。

关于内容为王这个说法?

虽然内容营销依然非常重要,依然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但是,在今天这个时刻来看,内容为王,并不完全正确了,在两三年以前一定是内容为王,在那个时候只要你有内容,哪怕内容差一点都可以,都可以成为很厉害的号,但是今天有可能再好的内容,再优质的内容,扔进去新媒体内容的海洋里面,也有可能被淹没,无法被识别出来。

所以在内容为王之前,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要标签化自己,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然后才是内容为王,用内容去填充它,这样持续做下去,就有可能打造成为自己的IP。

所以今天这一段分享就是总结过去5—6年的经历,从新媒体营销到IP营销,以及我对IP营销方法论提炼出来的过程分析。

我认为IP营销在今天还是非常值得做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的升级!它是对新媒体营销甚至是对品牌营销理念的一次重大升级!

 【作者丨祝老师:新媒体运营实战专家、IP营销方法论开创者、为个人/企业创始人打造IP赋能!IP营销是对新媒体营销和品牌营销的重大升级,IP营销是新媒体时代的蓝海战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