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治下肢静脉曲张案例一则
在分享这次这个案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体表静脉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病变。其特点是好发于下肢,静脉曲张色暗红,常伴有小腿下部色素沉着、干燥、脱屑、湿疹或慢性溃疡等情况。下肢静脉曲张在西医学上认为是因下肢表浅静脉的瓣膜功能障碍,使静脉内血液返流,随着静脉内血液瘀滞及静脉内压力的升高,久而久之就可以导致受累的静脉壁扩张、膨出和迂曲,迂曲常呈现为条索状、团块状,俗语中所描述腿部“青筋凸起”。
本病在中医学被称之为“筋瘤”。此病乃是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站,过度疲劳,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筋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瘀血阻滞络脉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日久类似瘤体之状。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徒步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络脉道而为病,淤久而不散,化身湿热,夏因挠抓,虫咬等诱因致溃烂成疮,日久难收敛。
案例介绍:
患者:女,58岁。
身体情况:
1.左下肢c2级静脉曲张,可见迂曲的蚯蚓状静脉。
2.头面至颈部右侧多汗,左侧无汗(然肩背部可双侧出汗)。
3.腰痛,久坐久卧后加重,痛时需以手支撑慢慢起身。
4.子宫全切术后(2007年手术,因子宫肌瘤过大影响月经,月经量大有血块、痛经,西医予子宫全切术处理)
5.眠差,难入睡;纳可;便溏;已停经。
6.舌右偏,边有齿印,舌中凹陷且苔厚及小裂纹;脉沉。

辨证分析:
通过询问患者病史可知,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出现在子宫肌瘤全切术后,虽不可由此断定是手术导致,但此前能出现子宫肌瘤,甚至严重到影响月经,说明患者体质已处于血瘀严重的状态。
子宫肌瘤,在中医属于“癥瘕积聚”的中的“癥积”,其在固定处积结成型,系由血瘀引起。
当患者能在局部生长出由瘀血积结导致的肌瘤,说明整体的血脉已处于一个非常瘀滞、凝滞的状态,才会在压力过大的局部以肌瘤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瘀血凝聚导致的肌瘤,为有形淤堵,影响月经量大,为瘀血组织经脉致血离经易道而行,不能正常畅行于脉中。
西医予手术切除形质病变之后,未能改善整体体质,未能解决整体的血瘀状态,因此,堵住了洪水一个口,洪水便会冲向另一个口,在本案患者身上,便体现在下肢静脉曲张里。
下肢静脉曲张在中医里称“筋瘤”,亦由血脉不通导致,在下焦不通时表现尤甚。
同时,患者患有较重的腰痛,腰为肾之府,与子宫、下肢皆同属下焦。又在久坐、久卧后加重(久坐久卧时气血相对停滞,对淤堵性的疾病影响更大),说明亦由实邪淤堵导致。
此外,舌苔厚、右偏,皆是此瘀堵基础的表现。
舌中凹陷、边有齿痕,提示有脾虚失于运化的情况,脾的升清功能受损,则头面部经脉不通不充,汗出不均。
经静静老师详细问诊过后开出如下方案:
1.手心包,肺经,三焦经,少商、商阳、列缺、尺泽、后溪、腰痛点。(心包经解血瘀,肺经助心行血,三焦经行气,不忘加腰痛点经验穴对症处理)
2.风池、风府、天柱、颈六七节、肩井、督脉、膀胱经、肝脾、柴胡三线、京门、章门,肩胛不刮。(肝脾肾同治)
3.胸腺冲任二脉到天枢。(胸腹面处理兼顾到中下焦)
4.大腿内侧治肝三穴。(肝主疏泄,可行气活血,以防克伐脾土)
5.膝盖以下常规四井排毒。排毒完毕后,从静脉曲张出从下往上刮。(顺着静脉瓣膜的方向刮)
6.最后一步全头刮,从印堂刮至发根,从印堂刮至曈子髎、印堂刮到率谷。(提升阳气,疏通头面部阳明经)
治疗过程:

第一次刮痧时,背部整体出痧多,耐受力可以,脚上黑痧多,下肢静脉曲张处往回刮,刮完拿拍痧板从下往上进行拍痧,出了很多紫痧包,患者都不觉得疼。刮完患者觉得神清气爽。

第三次刮痧,出痧还是挺多的,上两次刮完后患者反馈,腰部不疼了,睡眠改善很多,比之前好睡了,感觉下肢静脉曲张好转了一点点,心情愉悦,右半身头、颈、上臂出汗还无明显改善,还有待继续治疗。

第六次刮痧时,出痧淡了很多,耐受力很好,由第六次痧象图可以看出舌头没有第一次那么偏了,静脉曲张明显改善很多,现在客人的其它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右半身头、颈、上臂出汗还无明显改善,还有待继续治疗。(患者看着下肢静脉曲张好了这么多,开心的说终于可以穿短裙了,好多年因为这个没穿过短裙了,听着患者的话觉得很开心。)
在上一组比较明显的对比图


分享预防静脉曲张方法:

1、避免久站久坐或长时间蹲着或跪着,
2、患者应尽量避免负重体力劳动,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将患肢位置高于心脏水平。
3、有轻微静脉曲张的患者下床活动或外出时,可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以减轻患肢症状。
4、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习惯性便秘者,早起饮白开水一杯,避免长时间蹲位。
5.适当运动运动,避免一些不良坐姿、站姿。
感恩李道政师爷,感恩李氏砭法,感恩静静老师的言传身教,我们将继续:“白天干活、晚上读书”,精进提升李氏虎符铜砭刮痧疗法,愿千家万户受益于李氏砭法,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