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起承转合

2022-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菜爱读书

接昨天讲了一半的《得故事者得天下》,《写作脑科学》一书中有一段提到:

每当一个国家的国运逐渐上升时,内容创作(也就是基于故事的创意产业)就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内容创作需求也会呈爆发式增长。

这个规律在历史上经常可以见到。

比如文艺复兴的兴起,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在于经济的繁荣。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很多内容创作的艺术家,涉及众多领域:绘画、雕塑、音乐、建筑、哲学、文学,还有戏剧和歌剧等。

那么,如果你相信我们的国运还在上升,内容创作的需求就会越来越旺盛。内容创作,离不开讲故事。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比较容易侵入大脑呢?

答案是四个字:起、承、转、合。

一、起(抓人的开头)

比如,危险的、出人意料的场景。

大脑对危险是高度警惕的,一旦遇到危险的场景描写,就会不自觉的精神紧张而且非常专注。

而出人意料的场景,也更容易让大脑兴奋,想继续一探究竟。

《隐秘的角落》从第一集就出圈了,因为“一起去爬山”占据了危险及出人意料的场景。

从这类型的场景起头,会先抓住关注力。

二、承(收紧注意力)

开头已经抓住了关注力,那么如何能让这种专注度一再保持?

就是四个字——与我有关。

怎样让故事跟读者产生关系?

1、主角与大部分读者存在类似经历

一些共性类的经历,这些容易引起共鸣。

比如一些底层逆袭的小人物,一出场就没有光环,反而是干着跟我们一样蠢的勾当,直接就拉近了距离感。

2、主角不要完美无瑕,一定要有缺点,瑕不掩瑜

有缺点才有“人性”,才能拉近距离感,让读者的心为他牵动。

比如后边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傻白甜,喜欢心机女主,比如甄嬛,比如魏璎珞。

3、主角要有读者身上向往的品质

只有主角的“坚韧”“勇敢”等品质让人看到了向往的气质,读者才能“入坑”,着迷人设。

谁愿意看那种没有人性魅力的故事主角?

比如我们能接受傻憨的郭靖当主角,因为他有专注、坚韧、大智若愚的品质。

三、转(反转让人过瘾)

每次情节的反转让读者意想不到才会过瘾,啥都猜到的那是老套了。

主角的成功与失败,生与死之间,都要有“炸弹”时不时来一波,让读者爽一下,才能继续跟踪看下去。

好像这些年,春晚都得时不时发红包一样,吸引观众有动力接着看。

那些剧时不时男女主角得发下糖,又时不时得虐一下,爱而不得,有缘无份,总之就是不能让观众心想事成,才有看头。

期待的感觉比最终的结果还重要。

四、合(大彻大悟)

没有结果的故事大部分就是耍流氓。

如果是那种开放式结局,基本也要有一种指向,一种阶段性的总结。

主角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后大彻大悟,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如果故事看完,没有啥新道理、没有啥新发现,那就没有所谓的意犹未尽。

所以,一定要有最终价值观的提炼。

其实我们看这些,不一定说我们自己要写故事,而是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影视剧,我们可以自觉用起承转合这四个结构,去解构作品。

我们可以分析一个作品用什么类型的场景来开头,目的是什么?然后用主人公的什么特质去让观众共情,再用多少层的反转来让我们过瘾,最后哪个人哪件事的大彻大悟让观众唏嘘了。

其实,看脱口秀那些段子,也全部符合了这些设定,起的是先轻松说事,承的是铺垫,转的是抖包袱,合的是每个表演的作品都自然带有一个主题。

故事讲的好的人,一定会是个更受欢迎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