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从与质疑(二)
《犹太女孩的三个答案》是一则犹太人的民间故事。
急着出门参加族群会议的犹太长老被其五六岁的女儿拦住,她说自己长大后也要当长老。
虽然按族规当长老的只能是男人,但面对女儿的坚持,长老对女儿说,“我问你一个问题,看你未来有没有可能当上长老。有一对双胞胎进入烟囱打扫,出来之后,一人脸黑,一人脸白,请问谁会先去洗脸?”
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脸啊!” 长老摇摇头说:“你完全不可能当上长老。”说着就往外走。
女儿一把抱住他说:“是白脸!首先去洗脸的是白脸!” 长老轻轻摇头,说:“这次答案比上一次有进步,你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将来当上长老了。”
“只是一点点可能?”女儿追问,“不是黑脸,不是白脸,那会是谁先去洗脸呢?” 担心迟到的长老大步往外走,却又被女儿拦住,长老有点生气:“你还有别的答案吗?”
“没有答案了。但我有问题。” “什么问题?”“为什么明明是一对双胞胎,从同一个烟囱进去,同一个烟囱出来,一个人的脸变成黑的,一个人的脸变成白的呢?这可能吗?”
长老蹲下来,抱起女儿说:“你的问题真好!我现在可以告诉你,你拥有当长老的潜能了,你很可能是我们犹太族群第一位女性长老。”
简单的小故事,但能看出犹太人对于思考能力、质疑精神的重视程度。
在对比中国人和犹太人教育的文章中,通常都会举这样的一个例子。放学以后,犹太父母经常会问孩子一个问题,“今天你提问了吗?”“今天你提的问题有把老师难住吗?” 我们通常问的问题是“今天午餐吃的什么?喜欢吃吗?”“今天你在幼儿园乖吗?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吗?”“今天你在学校表现好吗?”“你今天在学校学到了什么?”
犹太父母会告诉孩子,只要有不懂的地方和觉得不对的地方,就应该指出来,向老师请教,或是自己想办法找出答案,这样才能进步得更快。我们中国讲究的是尊卑上下、长幼有序、恭谨礼让。如果一个小孩子在学校不停提问,估计用不了几天家长就得被叫到学校挨训。
在犹太人的教育理念里,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知道越多,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问题也就越多,问题得到答案,学到的也就越多。所以质疑和发问使人进步。
犹太父母认为孩子只需要适当地引导、启发,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与真相就可以; 中国的父母则天天在辅导孩子作业中声嘶力竭。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对于犹太人来说,思索问题远比吃饭重要。“你现在继续活着的理由是什么?”这是另一个著名犹太人、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每次主持会议,都会问的一个问题。如果谁没有思考这个问题,阿西莫夫就会说:“今天中午不能给你饭吃。”
再讲一个故事:说有四个人站在街角,一个美国人、一个俄国人、一个中国人,还有一个以色列(犹太)人。一位记者走向这群人跟他们说:“不好意思,你们对肉类短缺有什么意见?”美国人说:“什么是短缺?” 俄国人说:“什么是肉类?” 中国人说:“什么是意见?”以色列人说:“什么是不好意思”?
“什么是意见?” 为了有口饭吃, 那些长大了的从小听话的好孩子缄口不言。当提问人提出的问题没被解决掉,解决掉的只是提问人时,剩下的只有盲从。
不再有质疑,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但不会质疑,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