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考研
英语专业,2014年暑假开始准备考研。
2014年寒假,笔记通过;2015年春天,收到录取通知书。
2015年9月,开始读研;2018年4月,研究生毕业。
今天,已工作快8个月了。
要说考研的初衷,当时只是单纯地想继续读书。
那时的自己是比较孤僻的性格,学习能带来满足和快乐。
大三的时候,有一门语言学课程。是这门课真正让我感觉到语言的美。当然这受了授课老师的影响。她经常用生活中的小事,来阐述语言学理论。那时就觉得语言特别神奇。
有一次她讲,她女儿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对她说:“妈妈,我冷得瑟瑟发抖。”当时她就被惊到了。她说从没有教过女儿“瑟瑟发抖”这个词,可能是她不知道从哪儿听到的,就学会了。
小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造句能力很惊人。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说话、交流。等长大了,我们学英语,发现怎么也学不好。为什么?语言学会解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语言现象。
报考专业的时候,没有考虑很多,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就是想继续探究生活中的语言现象、语言的本质和美。
语言是一门科学,那里是个广阔而深邃的世界。
考研准备期间,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考研就是考研,除了上课,每天就去图书馆看书复习,一直处于过程中,没有整天的去想结果不好怎么办。
要是让我同时处理两件事情,一边找工作,一边考研,做两手准备,我会觉得很煎熬。两件事情都会做不好。所以当时没有花什么心思在找工作上。我当时是那么选择的,我也不知道那样好或不好,我只知道那是适合自己的状态。
那时是跟男朋友一起考研。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现在想想,应该是陪伴带来的心安吧。每天就一起去图书馆学习。我当时中午会趴在桌上睡好久,他就把我打醒,我就会特别生气。不过,清醒之后就继续看书了。
有一段时间,我对面坐着两个男生,经常说话,噢,应该是交流讨论,也让我特别生气。
我前面坐着一个女生,他旁边坐的男生在她复习资料的封面上贴了一张纸条,大概意思就是表达好感,留下了联系方式。我是不小心瞄到了,毕竟贴在封面上。
后来,换自习室的时候,我又碰到了她。在图书馆也会经常遇见,路上也偶尔遇见。碰到的时候经常就她自己一个人。
快毕业的时候,在路上也碰到了,停下来跟她说了会儿话。说什么不太记得了。我们没有联系方式。那么美好的女生,也会过得很美好吧。
周末吃晚饭,我们经常会固定去一家店,每次都会点鱼。一整条鱼,裹着面粉还是什么油炸,配着花生碎和不知道什么酱,反正很好吃。现在都觉得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鱼了,很怀恋。
我早上一般都是8点半左右才到图书馆。那时已经有很多人在走廊上背书。我要穿过这个走廊,才能到自己自习的座位上。
每次经过的时候,我都会很愧疚。我怎么来得这么晚!看大家多努力!明天我要来早点!第二天,我又8点半才到,心里又会好愧疚。第三天......后来我就习惯那种愧疚了。
我一直很害怕失眠,经常会睡不好。考研的前一晚,也就是那时的今天晚上,脑袋很兴奋的,一直在想事情,反正不是焦虑的感觉。应该是在想终于要考研了,终于要结束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这之类的吧。一整晚也没睡着。
第二天早上也没有很担心,就想着没睡着就没睡着。脑袋也很清醒。考试的时候,都忘了自己一晚没睡,丝毫没有想睡觉的意思,思路也很清晰,也不紧张。
经历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就没有那么害怕失眠了。
一直的坚持和自律,还有一个平稳的心态,很重要。
读研既有得到也有失去。
知识层面的横向和纵向变化。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了很多专业知识。
真正开始自力更生。之前,一直都会依靠家里。读研之后,就渐渐地自己解决生存问题。
明白我要什么,而不是要我怎样。读研期间经历了很多,学业、实习、家庭、情感。会重视自己的内心的需求。
唯一让我记得住的不美好,是男朋友没有考上,没有实现一起读研的愿望。要是都考上,他会在明故宫校区,我在江宁校区。有些距离,但不及跨了几个省的距离,不及工作和学习产生的心态距离,不及上辈与这辈的观念距离。
有人说:学校是天堂,等你工作你就会发现了;好羡慕你还在读书,还在学校。可是工作了,感觉工作后的生活也很美好,并没有别人说的那么不好。反正我觉得挺好的。
这就像读高中的时候,老师说,到大学就轻松了,你想怎样就怎样。可是,就我个人而言,读本科、读研究生一点也不轻松。
别人的人生经历、人生感悟不是你的,他们是故事的主角。你自己的亲身经历才是最真的。
就像,这段人生经历、人生感悟,也只属于我一样。
明天,将有290万人在做同一件事情。
愿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那些在黑夜里留下的泪水,
在孤寂里的付出,
都会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