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2021
今天是冬至,冬至过小年,在苏州、无锡一带过冬至很隆重,喝桂花酒,吃年糕,家人团聚一起吃吃喝喝,模拟过年。往年这个时候,我如果没时间回娘家,会打个电话问候母亲,叮嘱她不要省钱,冷了就开热空调。冬至起九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可是今天我的电话母亲接不到了,她悄悄地走了。
8月31日凌晨4:00,母亲在和病魔抗争了两年八个月零七天以后,终于放弃了战斗,停止了呼吸。那时,我在香港,无法回家看她最后一眼,送她最后一程,疫情剥夺了母女间最后的见面。
7月1日,我去香港帮女儿带宝宝,她于4月5日产下了小公主,小公主诞生时,她的爷爷得了直肠癌,奶奶要在医院服侍,没精力照顾宝宝,我看母亲的病情还算稳定,于是告别父母去了香港。谁知道这一别就成了永别。当我经过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观察两个月后,母亲成了一个坟包和一个石碑。
母亲脑梗那么久,全靠父亲的日夜精心照顾,每天除了喂饭换尿片之外,还推着轮椅带她去逛街,散步,访友。父亲虽然身体也不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安装有心脏起博器,长期受脚肿、腰痛的困扰,但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忍是没有倒下,不管多么累多么痛,对母亲一直是笑脸相待,连半句怨言都没有。
母亲走了以后,我的父亲,三个月内住了两次院,患有颈动脉斑块、堵塞,腹动脉血管瘤,都已到了手术指症,因为身体太虚弱了,又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太大,只能保守疗法。也就是身体里埋了停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一旦爆炸生命将无法挽回。
岁月的脚步不是匀速前进,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速,它带走了母亲,也许不久会带走父亲,然后我也将进入老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若有情天亦老”,岁月催人老,唯有珍惜生命的每一天,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一直不肯承认自己老了,觉得未来还有很多的时间,还可以做很多的计划,干很多的事情。所以去年除夕那天,我买了五十万简书贝,成为简书合伙人,下决心在简书深耕,二月份继续买贝,合成lp token,加入理事会。可是当我经历母亲病危,同学变植物人,同事猝死以后,我对时间有了另一番思考,时间不是取之不尽的,它会随意外而截然而止,谁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于是八月份,我退出理事会。
在理事会期间,我圣母心爆发,想为简友做点有意义的事,萌生了出书的念头,试着和山人雪琴一说,就引起共鸣,说干说干,两个外行人着手规划出版以“乡情乡韵”为主题的散文集。后来有了专家型的逆风飞翔教师的加入,出书的事才算正式落地,现在已基本成稿即将交出版社出版。这次出书体会很深,一是众人合集比单人单本难多了。二是编辑排版非专业人士弄不了。三是简书平台有各类高手且有奉献精神,很值得我敬佩。四是任何事情,只要肯做,坚持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成果。五是没有精益求精的精神,什么事也做不好。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也是充实生活,提高情趣,扩大知识面的最有效的方法。今年的读书,我从过去的片面追求速度,转到读深读透读有所得上来,比如:《论语》就读了近两个月,读《论语》原著,读南怀谨解读、易中天解读、陈耀南解读,真正领悟论语的博大和精深。读古典名著《红楼梦》也是如此。 虽然只读了二十五本书,但收获很多。
在写作方面,除了在香港的三个月太忙,基本没写之外,其余时间做到每天写几百字。曾经认为写作超过百万字,就能算是码字熟练工,如今看来不是那回事,没有思考、没有理念、没有剖析、没有反思的写作就不会有提高,在养成写作习惯以后,还得在如何提高上下功夫。
一辈子能做好一件就不容易了,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能做好什么呢?时光飞逝,面对即将到来的2022年,我要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