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子治要:修权2
今天来看商君子治要修权的第二篇:
【原文】修权2
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先王悬权衡、立尺寸,而至今书
要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
治也。
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夫背法度而任私议,皆不知类者也。故立法明分,中程者赏,毁公者诛。赏诛之法,不失其议,故民不争;不爵禄便近亲,则劳臣不怨;不以刑罚隐疏远,则下亲上。故官贤选能,不以其劳,则忠臣不进;行赏赋禄,不称其功,则战士不用。
【译文】
世上的统治者大多数都抛弃了法度而任由私人意见来统治国家,这是国家混乱的原因。先王制定秤砣和秤杆,确立尺寸的标准,作为标准沿用至今,是因为制定的各种量制的界限明了。如果抛弃了权衡而判断轻重,废除尺寸而估计长短,即使估计得很准,商人也不会用这种办法,因为这样的结果不是完全肯定的。
所以法度也是治国的权衡。违背法度而靠个人意见,都是不知类推事理的。不用法度就可断定人是智慧还是愚笨,贤明还是无能的就只有尧了,但世上不是人人都是尧。所以先王知道不可以任由私议和称誉个人来治理国家,必须规定法律明确标准,符合法律的就奖励他,危害国家的就要惩罚。
赏罚的法度不失标准,民众就不会有争议。(如果)不按功劳来授予官爵忠臣就不会尽力办事;不按军功行赏赋禄,战士就不会打仗。
![](https://img.haomeiwen.com/i3213744/2d20b27d08792714.jpg)
前面修权的第一篇讲了要有信用,这一篇就开始说要公平。
不过公平是很难做到完全一样的,但是作为管理者就需要制定标准,然后在这标准之下去执行,尽量保证公平。这就像称重量,没有标准的秤砣和秤杆就很难做到公平。
商君子居然在2500年前就说了,人治这个东西的坏处,说靠个人就可断定的只要尧了,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天的意思。我们看过历史也知道,前面的国君大都能够尊重制度听大臣的意见,越到后面的国君就越来越听从自己的想法了,对于不按照自己想法的大臣还打压,国家也越来越失去人心,直向灭亡了。
实际在家庭里面,也需要注意,在父母与爱人的父母之间,如果有二个孩子及以上的,经经常问自己有没有分别心,有分别心也不要紧,夫妻定个标准然后尽可能的不失标准地去执行。想来总比没有任何标准的走下去,会好很多,矛盾和问题也会少很多。
企业管理者也是一样的,自己也要给企业定标准,然后让大家这样执行。标准不要太多也不要相互冲突,需要有可执行性。这样大家目标也明确,效率也自然会高。
这个在国家层面,效用将更加明显,可是知道一回事,要做到就是范围越大越难。不过很难也要不断去追求,这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