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理

親子正念 l 親子對話空間

2019-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宗熙

從孩子小時候打預防針開始,我心裡都有奇怪的衝突感...

「打針明明就很痛」,但旁邊的阿嬤都說「不會痛」!

「痛就會想哭啊」,但路人的阿嬤又說「不可以哭,給人家笑」

「會痛說不痛」、「想哭又說哭會被笑」。孩子的情感教育好難作,我心裡想。

#補充說明:協助孩子認識自己,允許表達是第一步,幫忙孩子在說的過程中,建構自己以及夠過他人的回應了解關係。

其實,沃每次打針都哭天搶地⋯⋯天崩地裂。

即使前一星期、前三天、前一晚到前一刻。

我:「星期o早上的時候要去打針喔,我會陪你」「我們可以討論怎麼陪你」

沃:我不要!

我:這不能選,我們要有保護自己的疫苗在身體裡...但你可以選,我怎麼陪你...

#補充說明:協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以及適應社會規則,界線清楚是重要且必須的。清楚的界限,幫忙孩子避免不斷試探界線而失去安全感。

就這樣每次、每年都哭...還沒打就開始,屋頂要掀了那種...

前陣子學校發流感疫苗同意書,我和沃討論「學校要打流感疫苗」的事。

沃:「我不要打針」。

討論後,我們決定問老師,父母是否可以陪伴。老師的彈性很大,她的「好」給了我們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

那天來了,沃打針。嘴裡一直喊著nono nono,身體僵硬不動。全班都打完了,不得不上場。

我牽著他的手,抱著他。順利完成。

第一次,打針沒有哭。看著他和同學聊天笑著進教室。卻覺得沒哭真是讓媽媽失落...😂

回家後....

我:我很好奇...我陪你和沒有陪你有什麼不同?

沃:這樣我比較不會哭!

我:我以為我陪你你可以放心哭ㄟ。

沃:我只有皺眉頭啊!

和沃討論過程中他做的練習以及大腦中想的事...

1.親子正念中的呼吸練習

每天睡前必備活動,做了2-3個月,本來覺得看不到效果,在此時用上。與孩子共同進行兒童正念,父母要一起做是首要的重點,平時生活中協助孩子與自我的身體感官多做些連結,例如:蒐集環境中的聲音與氣味、感受身體肌肉緊鬆或呼吸的速度都是可以開始的地方。

2.告訴自己可以哭,哭本來就是很正常的

每個人表達情緒都是正常的,透過哭孩子傳達的是情緒,而不是事情。沃每次打針時驚天動地的哭,都是情緒表達的一個方式,與孩子的情緒連結,幫忙孩子前額葉皮質可以工作,可以協助孩子在這個事件上整合。

3.感覺媽媽在旁邊,就可以比較舒服了。

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的羽翼,但從親子互動中,孩子可以透過經驗的整合,對自我有健康的認識。幫忙適應未來沒有父母時時刻刻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