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不要再活在小框框里了
在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中,在青柳的回忆录里,晴子对青柳说:
“我在游戏中养了一条鱼,它在吃完饲料后,跟我说了一句话,不要再活在小框框里了。”
青柳听后,开始烦恼是否该哈哈大笑。
“我一听,受到很大的打击。我感觉它指的似乎是我们。”
“活在小框框里,有什么不好?”
“小时候。老师不是会帮我们盖印章吗?例如在花朵里写着‘优’,或是‘良’。”
“嗯。”
“我总觉得,我们继续在一起,顶多也只能拿到‘良’。”
最后青柳和晴子的爱情结局就成了天各一方然后各自为好。
一生中我们总有那么几个瞬间需要变得笃定和决绝,有勇气接受必须改变的改变,不断扩宽自己的边界,心胸也好,领域也罢。
去看更广阔的天空,去更美更高的地方,和过去断联,和不满的所有说再见。
1
有野心不可耻,没有野心也是
人们常说人生不设限,可人生的限度到底在哪谁也说不清,在我们的认知里,人生的限度就在我们努力也到达不了的地方。
只是觉得自己冲一冲可以变得更好,努力争取就能够得到。
说到底我们还是被安于现状的自己困住了,在另一个大一点的框框里,有野心却不想做出努力,自认为是小框框里的佼佼者,自我安慰着做一条踏踏实实的咸鱼。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人真的会被环境拖垮,而且是心甘情愿的。
每个人都渴望变好,这本身无可厚非。
离开深井必然可以看到更完整的天空,俯卧更广袤的草坪,但危险指数也随之而升,这就是勇敢冲破框架的代价。
人是可以抛弃掉自己弱点的,只要你愿意承担后果,那你可以做任何选择。
大可以做一个尽己所能,排除万难,努力向上爬的人,无论结果是好是坏,失败也总比害怕不去尝试要好得多。
当你发现自己努力仍是无能为力的时候,请坦然接受自己的平庸,适时承认自己的“不可以”,也是对自己另一种变相的肯定。
也可以做一条想冲就冲一冲,累了就躺一躺的咸鱼,有选择的努力比遍地撒网要有意义的多,要做就花费百分之二百的力气去做到最好。
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请把“我开心”放在第一位,遵从本心,无问西东。
2
多多肯定自己,比别人更爱自己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挣扎,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痛苦都源自于,我们主观颠倒了人际中主次关系。
习惯于把他人放在首位,在处处顾忌他人感受的时候,也不自觉的忽略了自己。
卢思浩在《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中写道:
“一个人最好的模样大概是平静一点,坦然接受自己的弱点,不再因为别人过得好而焦虑,在没有人看到你的时候依旧能保持节奏。
这样或许会走的很慢,但会走的比谁都坚实,不用害怕一脚踩空,也不用害怕走到别人的轨道上去。”
不断的肯定自己,给予自己自信,就算是被别人说是脸皮厚也没关系。当我们准备好拥抱最坏的结局的时候,我们也值得拥有最好的东西。
极度敏感星球人,是一群天生就比别人更倾向于处理和感知更深层次的信息,是一群敏锐会共情、直觉强且有自我意识的人。
这就意味着这么一群人会常常感到感情疲劳;会因为擅长察觉非言语的暗示和分析他人的语气而小题大做;
明知道每个人都会犯错,仍然很难面对自己的失败,对每一个错误感到自责,并给自己设立高到难以想象的目标。
然而想要脱离这种复杂情绪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尝试着对自我价值的实现依附于个体本身,从别人的声音中脱离,把自己置于自我世界的中心,要知道,世界正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
3
凡事看得开,快乐翻一番
日剧《厕所女神》中有样一段台词“
“同一件事,从这个角度看令人痛苦,换个角度就能让人开怀。那么,可以一直从积极角度看问题的人生,就赚到了。”
我也常常艳羡那些可以漠视一切的人,他们常以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对待生活,有就更好,没有也不是很糟。做成了就是锦上添花,失败了也不足为惧。
如果登山的目标是到达顶端,那么不妨尝试着把登山的路程分为两段,把第一段的目标设定为到达半山腰处,然后选择是否再开启第二段的旅程。
如果一开始就把目标定为抵达山顶,登山者便可能会在劳累的路途中产生焦虑之感。
看着高耸的顶端,如果没有较强的目标感和意志力,很可能在四分之一处就败下阵来。
即使高处的风景只是尔尔,仍会产生深深的遗憾。
二分之一的妙处就在于它会在无形中给予登山者一种可望且可及的现实感,抵达二分之一处便会产生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并且受到鼓舞,更有可能到达顶端。
即使没有选择继续前进,也会因尼采口中的“不要爬到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而倍感安慰。
给自己一个可以逃离黑暗情绪的借口,在混沌无措的时候告诉自己,我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人生处处是低谷,这恰恰也证明了高潮的存在。
不管是活在小框框还是大框框里,都不要给它们框住生活的机会。
人生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但是没有人会拒绝去变得更好,早早明白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在现实中或者心境上至少要有一个要离开小框框,到大框框去的吧。
|文:布鲁德思钙 编辑:哎呀话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