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文学》秋夕易经

我国文学的产生及最初发展——先秦文学之殷商以前

2019-08-17  本文已影响10人  爱在深蓝
电大教材

先秦文学是指从上古起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为止的文学。它的上限由于还处于口头创作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的东西流传下来,无法确定,下限则为公元前221年。这一段历史,经历的年代相当久远,可以说与中华民族的发生史相始终。即使是从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炎帝时算起,按照古史记载的传说年代,也有二千五百多年之久。

按文学发展的实际状况,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殷商以前(约公元前十一世纪以前)为第一阶段,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初期;西周和春秋战国(约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为第二阶段,是我国文学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殷商以前即第一阶段的文学,包括古代歌谣、神话传说和早期散文。

我国文学的产生及最初发展——先秦文学之殷商以前

一、文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殷商以前的历史,大半属于传说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和世界各地较早出现的人种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原始公社时期。大约到了传说中的夏禹王时代(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由于私有财产的发展,原始公社逐渐解体。禹死后,他的儿子启便不再接受禅让制度(实即酋长选举制度),自己夺取了王位,建立夏,奴隶制度产生。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商汤王伐夏桀,建立了商朝。

从商代起,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时代。商代是一个奴隶制高度发展的国家。我国最初的文学就是在上述背景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开始萌生并获得初步发展的。

我国文学的产生及最初发展——先秦文学之殷商以前

二、歌谣——文学的雏形,起源于劳动

最早的文学是口头创作,那时还没有发明文字。我国的文学和世界各国的文学一样起源于劳动,最初出现的文学是在原始人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歌谣,它是为协调动作、鼓励情绪而被创造出来的,可以联想一下后来的劳动号子。

当然,这种文学形式一经产生,便不限于只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和只表现劳动生活了,而运用于较广泛的生活领域。不过劳动是当时人们的主要活动方面,所以歌谣内容仍以与劳动相关的居多,并常常与舞蹈相结合,歌、舞、乐三位一体。

我国文学的产生及最初发展——先秦文学之殷商以前

如《吕氏春秋 • 古乐篇》记载传说中的葛天氏的音乐说:“三人持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三个人手捉牛尾,踏足而歌,生动地反映了载歌载舞的情景。所唱八支曲子中,有《遂草木》《奋五谷》等,从名目上也可以看出其内容与畜牧业、农业劳动的关系。

远古时代的歌谣因为是口头创作,很少流传下来,在较晚的文献中有一些记载,不全可信。个别的可能接近原始面貌,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大体了解一下我国古代歌谣的形态与面貌。如《吴越春秋 • 勾践阴谋外传》中记载的一首《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

竹,是制造弹弓的材料;土,指弹丸;宍,即肉字,指禽兽。这首二言一句,音节短促,节奏感很强,很可能是制弹弓时所唱。前两句歌咏弹弓的制作,充满劳动创造的欢乐情绪;后两句歌咏弹弓的威力,饱含对猎获的期望与祝祷。

我国文学的产生及最初发展——先秦文学之殷商以前

《易经》的卦辞与爻辞,大约写成于殷末周初,其中也保存一些古代歌谣,要算是较早文献记载下来的歌谣了。如《归妹》上六爻辞:

女承筐,无实;

士刲(kui)羊,无血。

这是一首优美的牧歌,展现出牧场上男男女女剪羊毛的生动劳动场景。承筐,是捧筐接羊毛,因为羊毛很轻,感觉没有什么东西,故曰无实。刲是刺或割剥之意,因为是剪羊毛,所以看上去似乎是在刲羊,却无血。节奏轻快,语言风趣,表现出古代人民的智慧、幽默和对劳动的由衷赞美。卦爻词的时代已经接近《诗经》中的早期作品,形态也接近了。如《明夷》初九爻辞:

明夷于飞,垂其左翼;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这是一首行者之歌。他或者是一个逃亡者,或者是一个在旅程中遭遇了困难的人,总之,吃不上饭了,于是 “饥者歌其食”,唱出了他的痛苦。诗的形式已经完全是《诗经》的四言体。第二句中的 “左” 字,流传本原缺,出土的汉代帛书《易经》有此字,可见是流传中失落一字。明夷即鸣鴺,鸣叫着的鹈鹕鸟,垂其左翼,是左翅受伤了。这两句显然是起兴,用以兴起下文。“兴” 是《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从这里可以看出,《诗经》正是古代歌谣在周代的继续发展。

我国文学的产生及最初发展——先秦文学之殷商以前

(未完待续)


PS: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周易》爻辞的注解,但歧义和遗漏颇多,建议读《周易》还是要读正规的书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