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路边的共享单车

2019-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Yang阳子

昨天下班回家路上,发现有一辆小黄车躺在路边的灌木丛里。

孤独而凄凉。

还记得16年末与共享单车的初次见面,横空出世的它停在路边,现代新颖的设计、鲜亮的颜色、全新的服务模式,像极了充满朝气的新生。我是个无车一族,平日出勤基本靠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单车的出现让我的通勤范围扩大了很多(很好地覆盖了3km内打车太近,走路太远的尴尬距离)。其使用体验实际上是非常好的,只需要三步:1、扫码开锁;2、骑;3、关锁自动扣费。周末的时候经常和朋友骑车去刷街,累了就在哪里停下来逛逛,休息片刻继续骑。在很多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共享单车陪着我去公园、去街头兜风、去超时购物。也在无数个上下班的路上,共享单车载着我与时间赛跑。

2018年,共享单车由兴转衰。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变成了过街老鼠,网络媒体对其狂轰滥炸,市政管理者也趁这股风,对共享单车进行全面围剿。市政其实早都对共享单车如鲠在喉了,要不是背后的资本在与之抗衡,恐怕共享单车早就卒了。

于是,大家纷纷对其掷出石子...

网络上对共享单车的诟病大多是:占用公共空间、破坏市政形象。的确,一方面在资本的催化之下,共享单车疯狂扩张,几乎占据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另一方面,快速的扩张,让原有的城市规划一时无法消化,随处停放的单车为城市秩序的管理带来问题。这让共享单车的名声开始慢慢转变。

于是便有人用暴力来表达不满。不是我们不喜欢共享单车了,也不是我们不再需要共享单车了。而是我们当中,有些人需要,有些人不需要。

被扔进河里的共享单车

这个道理想想其实也挺直白的,假设有一天我买了辆车,当我在接头看到一辆占用了停车位的共享单车,我恐怕也会心生想法吧,尽管在我买车之前我还骑着它上下班呢,那时候可没觉得单车占用了车位,反倒觉得很方便。

角色变了,立场变了,心态也变了。

人的消费层次会自动把人划分成不同的群体,虽然我们不是有意为之。社会的资源就那么多,买车的人当然会为有车一族站台呐喊争取资源,买房的人当然会和房东站在一起呼吁房租该涨了。吃惯了网红餐厅的你我他路过街边的沙县也会抱怨一两句:这餐厅太影响市容了。

城市是在不停发展的,消费是单向向上的,这是宿命。生活在其中的人,顺着这根绳子不停向上爬,然后悄悄剪掉底下的绳子。社会生产力在进化,文明在进化,城市也在进化。举个极端的例子,地球上恐怕没有人钻木取火了吧(丛林冒险的不算)。遗憾的是,社会的进步并不是同步的,放在一个国家来看,有富有穷,贫富差距带来消费差异,必然立场不同。没有消灭的差距,就会带来长时间的矛盾,当然这种差距并不狭隘地全是由财富差异带来的。

回看共享单车,可能只是一个缩影,社会本就是复杂多样的,也许我们都应该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包容吧。有米其林的空间,也有沙县的空间;有四车道高速路的空间,也有一尺宽盲道的空间。

哦对了,我把那辆躺在路边的共享单车扶起来了,出于尊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