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90后就是这么不能吃苦”
一.
三年前和我同读职高的汽修专业表兄毕业后从广州回到三线家乡至今为止,不间断地从事着汽车维修与美容等一线工种,工资在两三千徘徊,生活过得去。洗车、维修等活儿,让他的手掌常处于脏污状态。
于我父母而言,我表兄很优秀了,因为他「能吃苦」和「能坚持」。
从事新媒体编辑的我常常被父母训斥:「如果你和你表兄一样踏踏实实地从事汽车维修,能吃得起苦,我就不用那么烦恼了」。
可见,坐办公室的我在父母眼里是非常差劲的,哪怕我赚来的工资是表兄的两倍,因为我一年换了三份工作,从洗车换到销售,从销售换到新媒体运营,与「苦」渐行渐远。
9f96478b1e8d84aa99c144d9fa4b8e99.jpg二.
去年年底,温度只有4摄氏度的广州城中,寒风夹雨渗透着厚衣侵蚀着人们的身体,手指、皮肤极其干燥,即使把自己穿成粽子,手也会皱,长时间碰水,手背就会干裂流血。
我一位学汽修的同学,说他并不想在他的专业领域实习,想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如教书。当然,没办法,学校限制实习期的学生得在对口行业实习,于是他只好去汽车连锁店洗车。
几度寒天,受着冷风扑打的他穿着轻薄的工衣洗车,而那冷到彻骨的洗车水用几天时间就在他手上刻下道道伤痕,满是干裂流血致成的伤。
血会干,干了再流,周而复始循环着,如果只看手,会以为这是一双历经时代沧桑的老人之手,是那么皱,那么破。我问他怎么不戴手套,他说带起来,干活慢。
他强装轻松的脸上透露出丝丝僵硬。
他把冷爆皮的手拍成图片发给他爸试图得到一些安慰,没想到得到的只是「别以为这样就苦,我少时在此温度下早六点就得去田中晒萝卜干,手僵抓不住筷子,皮肤裂开流血,你这不值得一提的,别这点苦都吃不」的回答。
三.
广州燥热的夏天最烦的就是蚊子,然而在广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却没用过空调的我,今年又熬到了冬天,其中我也有过抱怨,对父母说:「风扇吹的都是热风,有空调就好。」
「这样就喊凄喊苦?我们那会只能用竹扇」,我爸严肃地说着。
我脑海里常浮现少时父母对我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十个字;也常常受到影视剧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龙」的「美好观念」 的熏陶;脑海常浮现小时候老爸让我主动吃「苦」的往事:「那里有几个脏桶去试着洗洗」。
然而我屁颠屁颠地就去洗干净后却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得到的只是「你得试着吃苦才能体会那种滋味」的话。
「无偿吃苦」在父母那看来是一种美德,所以我表兄3000一月的薪酬坚持三年这件事,在他们眼里能成为「事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961441f4483bd07f172c3a18ec90e723.jpg四.
其实我并不想替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喊苦,而且我也觉得那不算苦,至少比起老一辈来说是这样。
只是不知道为何,我们总是被要求主动吃「苦」 ,而那些「苦」唯一的意义就是「你能吃苦」。它不会带给社会一丝的贡献,唯一能带来的只是长辈的赞美罢了。
孩子们哪怕在外头受了伤,回到家也得不到父母亲的安慰和赞美,反而是「你没资格喊苦」的指责。
但其实父母辈在讲自己的苦史时,他们也不知道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长征更苦,若拿来对比,真的是一代比一代幸福,也没什么意义。
但他们吃的苦本身是有意义的,「牺牲自己奉献社会」 的精神当然值得赞美,可我们吃的苦,是为什么呢?一味效仿先人的「苦」真的有价值吗?
我们不是不能吃苦,只是不想吃没必要吃的苦罢了。
可现在呢?服务业客服工作者承受的「情绪之苦」他们看不到;互联网从业者承受的「智力之苦」他们也看不到,他们只看得到实体业工作者承受的「体力之苦」而忽视了其他所有。
其实90后都很能吃苦。
ee237806a1d64d2cc3a3149bd468589d.jpg学生奋战到十二点钟的身影;北上广深在电脑前敲键盘到深夜的上班族;追逐音乐梦想而漂泊街头的流浪歌手……哪个不能吃苦?
能吃苦是好事,不吃不必要的苦是智慧,不想吃苦更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人类之所以奋斗,不就是为了享福吗?
2018年已经吃了很多苦,体力、智力、情绪的苦我都尝过,相信同我一样的90-95后都一样。
而过多一两天就跨年了,希望2019能轻松一些吧。不过也只能是期望罢了,毕竟人生在世,总有苦吃。不在这头吃,就在那头吃,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