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逆袭!
文/垚烨
哈啰逆袭!
如果你仔细观察,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上,路边停放最多的单车已经变成了哈啰单车,非机动车道上,最多人骑行的也是哈啰单车。
最近在上下班电梯广告上,惊喜地发现了哈啰顺风车的广告在轮播,不禁感到惊讶,想不到哈啰的野心这么大。同时,我想起了四个字:哈啰逆袭!
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哈啰单车,不知不觉已经占据了杭州的大部分市场,确切地说已经哈啰单车占据了共享单车的大部分市场,逐渐达到了行业领先位置。
阿里巴巴集团学术委员会主席、湖畔大学教育长曾鸣曾透露,哈罗单车日订单数已经超过摩拜和ofo的总和。
这种情况不仅仅在杭州发生,在全国各个城市都在上演同样的故事。而曾经叱咤风云的摩拜和ofo,如今竟然在慢慢地萎缩。
提起共享单车,人们首先想起的一定是摩拜和它的创始人胡玮炜。
当年一篇《摩拜CEO胡玮炜:失败了,就当做公益吧!》的文章,把胡玮炜和他的共享单车推向了神一样的地位。
从大量媒体的报道看,做汽车记者出身的胡玮炜是一个很有情怀的创业者。当初很多人质疑摩拜单车“盈利问题没解决,是一种创业套路,通过炒作、骗风投”。
对于一个有情怀的人,胡玮炜用一种最情怀的方式给予了回应:
“商业模式不一定非要找,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只要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就可以。如果我不去做的话,我会很难受。创业的路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永远都是自己。就算这次失败了,那也是一项公益。”
那时候的摩拜就像一个创世纪者,令无数资本疯狂追捧,令无数年轻人羡慕,它的确令人膜拜。
但市场的残酷之处在于,它终究讲的不是情怀,就像罗永浩做手机,他说自己卖的是情怀。
消费者可以一时冲动买这个情怀,但不会一直买这个情怀,Business is Business,商业最终是商业。
商业的本质是为消费者创造并提供价值,然后获得相应回报,然后再迭代升级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价值,然后再获取回报,如此循环,相互成就。
如今,摩拜单车已经被美团收购,ofo也濒临破产的境地,曾经道路上那些七彩斑斓的彩虹单车,也一个一个地消失了。
与此同时,哈啰单车的市场版图却不断扩大。
别人在不断地死亡,哈啰单车却逆势不断地成长、新生,从共享单车进入到共享出行,后来居上,它的背后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原因。
哈啰是一家成立于上海的创业公司,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创始人叫什么,但现在很少有人没有骑过哈啰单车。
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是:哈啰单车逆势崛起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依我的观察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01 从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两年前,共享单车领域出现了像当年“百团大战”一样“百车争鸣”的局面。
市场上知名度最高的是摩拜和ofo两家,但还同时存在大量其他品牌的共享单车,比如小鸣单车,小蓝单车、酷骑、永安行等等,各个品牌以车身的颜色作为标识,几乎把所有主流的颜色都用光了。
当时人们调侃彩虹的颜色不够用了怎么办?可见,进入这个市场的竞争者之多。
以摩拜和ofo为首的企业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大城市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一时间“单车攻城”,乱停乱放竟然成为了城市治理的一个痛点。
这个新生事物给人们带来无比欣喜和便捷的同时,又成为城市秩序的一个破坏者,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规范共享单车的投放停放。
在互联网的江湖流传一句话:得北上广深者,得天下。
当大部分的主流共享单车把目光聚焦在一二线城市的时候,哈啰单车则采取了差异化的策略,走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他们起步之初把目光聚焦在三、四线城市,由于缺乏地铁,这些城市对短途出行的需求更大,而且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哈啰单车很快占据了三、四线城市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那时候一二线城市的共享单车竞争进入了白热化,经历几轮洗牌,大量的小品牌由于没有获得资本的支持难以为继,纷纷消失。
而获得巨额资本支持的摩拜和ofo,因为竞争过度投入、盈利方式不明,资本已经慢慢失去耐性,到了2018年,摩拜最终被美团收购,而ofo拒绝被收购,又多次传闻面临押金退款困难,破厂风波一再传出。
彼时在三、四线城市站稳脚跟的哈啰单车,借机迅速进入一二线城市,把摩拜和ofo打了个措手不及。
事后来看,哈啰单车的策略的确是明智的,它避开了前期最激烈的竞争区域,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当摩拜和ofo为市场份额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哈啰单车则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优化用户出行体验上,从而设计出了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车子。这也是哈啰逆袭崛起的第2个奥秘。
实际上,在中国商业史上,像哈啰单车这样采取从农村包围城市战略,从而最终取得胜利的案例不胜枚举。
近一点的,当年“百团大战”的时候美团的王兴就是靠这一招取得了重大胜利,中国最大的通信企业华为很多年前也是依靠这一战略切入了电信设备领域,最终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提供商。
如果把视野放得更开一点,当年MZD领导的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也是依靠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
从这个角度讲,从农村包围城市似乎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商业法则。但如果据此就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么就有点幸存者偏差了。
因为商业竞争是极其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创业者的成功都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
如果从农村包围城市是一个有效的战略,但这只是竞争者获胜的其中一个因素而已,至少除了战略政策,策略有效、执行到位这些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02 设计出了一款好看实用的车子
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和周边朋友的反馈看,哈啰单车逆袭崛起的第二个奥秘是设计出了市场上最好看最实用的车子。
哈啰单车第一批投入市场的车子是红白相间的颜色,以红色为主色调,放在路上的时候非常的吸引人,但第一批成功吸引用户的并不是它的颜色,而是它的骑行体验。
首先它的整个车身不重,但也不轻,重量比较适中,相比摩拜单车轻很多。摩拜单车的重量对一个女生而言真的是望而却步。而ofo的车子看上去又太显单薄,有那种随时会散架的感觉。
说到底,摩拜的单车设计得太过结实,沉重的重量就成了它的一个负担,而ofo的车子又设计得太过轻薄,让用户缺乏安全感。
哈啰单车不管是从外观还是重量方面,都比较符合用户的预期,这可能是他们精心研究过的,既满足用户的使用预期,又尽可能地控制车子成本。
哈啰单车推出第二代车子的时候,他们把所有车子的颜色改成了蓝白,以清新活力的蓝色作为主色调,这种升级改动几乎完全抓住了年轻人的心。
蓝色调的哈罗单车,看起青春活力,在众多的单车之中鹤立鸡群。
如果把摩拜、ofo和哈啰单车放在一起,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哈啰单车,因为它就是大众心理想要的那个调调。
我曾经跟很多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骑哈啰单车?他们说因为这款车好看,不仅颜色好看,它的造型也很好看。
骑着哈啰单车在路上会有一种自豪感,而不会掉面子,这就犹如开着奔驰宝马一般,如若骑着ofo的车,这就好像开着一辆拖拉机的感觉。
可见,在共享单车的竞争中,色调的搭配、车子的造型设计对于获取用户的欢心是多么的重要!
人们喜欢哈啰单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它的骑行体验比较好,我自己的感受是,在骑行过程中,哈啰单车似乎有一种自推力。
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费很大的劲去踩,这一点对用户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尤其对于女生更是如此。
设计出了一款好看好用的车子,这是哈啰单车崛起的第二个秘密。
从商业的本质看,哈啰单车为用户提供了最佳的使用体验,它不仅仅满足了用户骑行的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哈啰还通过颜色的选择搭配,车子造型的设计,让用户有一种自豪感,让用户因为骑了哈啰这辆车而感到自豪。
让用户感动自豪,这也许是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了。
反观摩拜单车,摩拜的第一代车设计的理念也是情怀,也试图去让用户有这种自豪感,但它为了防丢,把车身重量设计得特别重,而且把车子的成本弄得特别高。
因为车子的重量太大,摩拜让用户自豪的目标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即使摩拜第一代车的造型很好看,但由于重量太大,用户使用体验比较差,这导致了摩拜连用户的基本需求都没有很好的满足。
而因为造成成本高,从商业的角度看它不具有可持续性。
所以摩拜后面推出了新的一批车子,但整体上看,这一批车子不是一种升级,它反而降级了,因为虽然车子的重量降下来了,但不论从车子的设计还是颜色的搭配,都远远不如第一批车子。
一个产品如果不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去优化升级,而是从自身成本的角度去考虑,这不是一款产品迭代演化的正确路径,它的衰落也是注定的。
ofo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虽然它推出的第一代产品是最显眼的黄色,在众多的单车中非常显眼。但它只是显眼而已,并非是大众心里底层最喜欢的那个颜色。
更致命的是,ofo整个车型的设计,几乎就没有设计,它比市场上任何一家共享单车的设计都要糟糕,它用的还是传统的打气轮胎,它的第一代产品在开锁的时候居然是密码锁。
我曾经尝试去尝试一下ofo的车子,找到一个车子的时候要么是轮胎没气了,要么是密码锁半天开不了。
另外,ofo整个车身的结构非常的单薄,稍微重一点的人甚至都不敢去骑,因为怕半途单车散架,如果ofo最终被哈啰打败,我想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 傍了一个大款,找了一个好爹
如果说选择对了战略,打磨出了好产品是哈啰单车逆袭的内部原因,那么引入阿里作为战略投资者,则是哈啰单车完成逆袭的核心外部原因。
就在摩拜和ofo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哈啰单车引入阿里作为战略投资者,并且在支付宝获得了流量入口。
更为要命的是哈啰单车和芝麻信用合作,第一个推出了免押金骑行,只要用户的芝麻信用达到650分以上,就可以免押骑行。
这个举动可以说秒杀了所有其他的竞争者。
很长一段时间,共享单车的生意模式被认为是基于用户押金的资金池上,哈啰单车第一个提出免押金骑行,给这个行业扔下了一颗原子弹,随后摩拜也采取追随策略,推出了免押骑行。
只要支付宝扫一扫,不用下载app,免押金骑行,这些举动完全符合了用户方便使用的心理,让哈啰的用户体验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虽然摩拜是最早进入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一开始摩拜的知名度远远大过哈啰单车,但摩拜起初并没有获得微信的入口,也没有获得支付宝的入口,后来才可以通过微信扫码骑车。
很长一段时间里,摩拜只停留在了知名度上。比如我自己,就从来没有真正骑过一次摩拜单车。
原因很简单,我不愿意再重新下载一个摩拜APP,我们手机里面的APP已经够多了!
对很多人而言,摩拜单车只是一个传说,不少用户并没有真正的骑过摩拜单车。
用户就喜欢这种快感: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就可以轻轻松松把哈啰单车骑走。
哈罗有这么方便的入口,有设计得这么好看实用的车子,有很棒的骑行体验,这样的车子谁不喜欢?
在互联网的江湖里,无数的商业案例证明,如果一个新创业者想最终取得胜利,背后总是有ATM这些大佬的背影。
就像当年的滴滴一样,它是同时获得了微信和支付宝的双重流量入口,最终才打败了优步。
ATM这样的巨头会深刻影响互联网的竞争格局,很多的时候,那些创业的互联网公司要么选择站队,要么被站队的竞争者干掉。
对很多创业者而言,可以说这是一种幸运,也可以说是一种不幸。
比如前段时间胡玮炜的摩拜单车37亿卖给了美团,很多人说胡玮炜是幸福的,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从创业本身而言,这又是不幸的,因为她没有实现自己创业的初衷和最后的价值目标。
这就就好像自己生个孩子,当初是想亲自把他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慢慢发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于是索性就把它给卖了。
人们往往只是看到了卖了背后的那个这个耀眼的价格,却忘记了创始人母亲失去孩子的那份痛苦与不舍,谁知道胡炜炜在签下合同的那个夜里是不是在默默流泪呢?
当然哈啰目前并没有被阿里收购,它只是获得了阿里的巨大流量入口和资本支持,但随着后期竞争的激烈化,尤其是哈啰进入到打车领域之后,直接面临滴滴这个巨无霸的竞争,哈啰需要更多资金和资源的支持。
它的命运会如何?谁又能料得到呢?
不过,从商业竞争的角度看,哈啰本来就是一个后起之秀,在共享单车领域依靠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提供最佳产品体验不一定能最终逆袭,而依靠阿里这颗大树则迅速放大了前面两个方面的优势,最终完成逆袭。
从这竞争生存的角度看,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伴大款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策略。
去年以来,哈啰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先是推出了电动助力车,车子的设计延续了了单车的设计风格,还是蓝白色的,清新靓丽,是大众喜欢的颜色,路上骑行的人不少,似乎很受欢迎。
2018年9月17日,哈啰单车进行了一次重大品牌升级,用了全新的品牌logo,将哈罗单车改名为哈啰出行,并承载更多的出行服务,包括单车、共享助力车、共享汽车、城市服务等出行业态。
哈啰出行还与上海地铁、首汽约车、嘀嗒出行、高德地图等展开合作,打造自己的“大出行”生态。
这一改变的背后,体现了哈啰在出行领域的巨大野心,它已经不局限于单车、助力车这最后一公里了,哈啰已经将触手伸向了滴滴的领地。
果然,哈啰很快推出了打车业务,正式挑战出行领域的霸主滴滴。
对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利好,出行领域已经被滴滴垄断,不论是司机还是消费者均对滴滴存有不少抱怨,打车领域需要更多的竞争者,提高服务的质量,降低服务的价格。
对滴滴而言,这是一次不可忽视的挑战,去年有传言说美团要推出打车业务,高德更是整合了各个打车入口,成了一个超级入口,打车领域似乎又将面临一次新的“血雨腥风”。
哈啰在出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有巨大的用户体量,用过哈啰单车的用户,切换到哈罗打车,这种服务切换几乎没有人任何转换成本,只需要在支付宝即可零成本实现哈啰打车。
2019年1月25日,哈啰在上海、广州、杭州、成都、合肥、东莞6座城市上线了顺风车业务,2月22日,哈啰官方宣布,顺风车业务在全国300多个城市正式上线,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大顺风车运营商之一,另外一个是嘀嗒出行。
哈啰在此刻推出顺风车,无疑是滴滴的一次直接挑战。滴滴在温州女孩乘坐顺风车遇害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口伐,顺风车业务无限期下线,至今仍然没有明确上线时间。
哈啰在这个时候上线顺风车业务,的确是一个好的时机。
它既可以也引起巨大的媒体关注,同时也让众多期待顺风车的用户可以体验哈啰的出行打车服务,建立用户对哈啰出行的品牌认知,这的确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不过,哈啰出行业务的快速扩张,一定会遭遇滴滴的反击,哈啰在此刻推出顺风车,同样面临安全、政策监管(拍照)和盈利模式等一系列的问题。
但从这家公司的稳健的行事风格看,他们应该会在扩张和发展中不断去解决这些问题。
不论如何,在出行领域的团团迷雾中,哈啰已然逆袭,我隐隐看到了又一只独角兽正向我们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