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过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会儿书
听说城市传媒广场开了一家很大的新华书店,我忍不住去看了一下,跨越了四五两层楼,里面还摆放着桌椅,有开封的书提供试读,当我看到这鸦雀无声,全场安静的翻书的画面的时候,还忍不住拍了段视频发了一下朋友圈,连新华书店都变得如此亲民,那么“全民阅读”时代还会遥远吗?
回来后我一直心心念念着新华书店,希望哪天再去感受一下全民读书的安宁,即便风雨交加都阻挡不了我前去的热情。
到了书店,店里提供的座椅已满,我信步走到书店的深处,一家面积比公共读书区域还大的咖啡馆立在书店之内,我进去刚坐好便立刻有人过来问你需要喝点什么,我觉得毕竟在人家这里坐着,就点了一杯咖啡,但是随着我坐的时间越长,发现的现象也就越明了,只要有人一坐下就有服务生过来询问喝点什么,你如果说不需要,他会告诉你坐在我们这里必须要消费!呵呵,看得我一阵恶心,利用我们安静读书的心情捆绑消费是么?我再也没有再来这家新华书店的兴致……
今天送孩子上课之后,我知道附近有家图书馆,我打算去办个借读证,公共图书馆我单纯以为是免费的地方,于是拿着手机和身份证踩着高跟鞋蹿出六百米来到了西海岸新区珠江路这家比较知名的图书馆。
一进门口看到一台不知名的机器在运行,我驻足观看了一会儿,才知道这是个图书消毒机器,我不禁感叹,哇塞,好高级!正当我报以满腔的膜拜之情准备进门的时候,发现身份证识别无效,这需要办完借读证才能进去,就是说你来这里看一会儿不行,必须得先整借读证。我开始找办理借读证的机器,门口倒是有一台显示程序错误,我又找到图书馆楼层介绍,每层都有服务电话,但是打不通。借读证的办理流程木有!
于是我踩着高跟鞋走到大门口才看到一身着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员,我上前询问哪里可以办借读证?他告诉我四楼417。我再次返回去到四楼,办证机器上显示只能识别100元纸币。哇哦,办借读证要花钱的,无知的我这才恍然大悟!
不过我还没死心,毕竟我带着手机嘛,如今赶集买块西瓜都可以支付宝微信的时代,我去问一下工作人员刷手机是否可以?工作人员说不行!必须现金!OK,我真的死心了!在中国居然有电子支付覆盖不了的地方,不是人民日报上吹嘘日本人民望尘莫及的电子支付的时候了,呵呵……
我不过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会儿书往回走的600多米我不禁感叹我们离着“全民阅读”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我好奇全世界发达的国家到底有多少家图书馆。这还真让我在网页上扒拉到了。
先说美国,搜狗百科上介绍美国公共图书馆:
在美国开车,随时可以看到路边竖立着公共图书馆的标志。在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把公共图书馆作为社区中最重要的免费公共空间。公共图书馆除了为人们提供免费读书、借书的机会之外,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讲座、文化聚会以及社交活动,成为连接社区居民的纽带。
馆内特色 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最重要的作用是供人们读书、借书,而不是藏书。每个人一迈进图书馆的大门,就会感到自己就是各种服务的中心,书架上的所有书籍供你阅读。如果图书馆里没有你要看的书,只要在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联网上查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从千里万里之外的其它图书馆为你把书调来。
看得我好心塞,好吧,我不比这么领先的美国了,我比日本。
在日本有825个图书馆,不多是吧?我也这么认为,我顺便看了一下日本的人口是1亿2681万人,这么一组数据很迷茫是吧?套上我们中国的数据对比一下,中国截止2017年底人口是13亿9008万人,有多少个图书馆来?2698个!没对比就木有伤害吧?我们多出日本13倍多的人口,可以享受比日本多三倍多一点的图书馆数量。
日本比完了,我还是不死心的,我又扒拉了一下香港,这座回归了母亲怀抱近二十一年的城市。来组更直观的数据:
香港,占地面积1104.43平方公里,人口740.98万,有68个传统图书馆,12个在线图书馆。
青岛西海岸新区,占地面积2096平方公里,人口171万人,3个图书馆。
我不过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会儿书我忍不住搜了一下全民阅读的报道,全民阅读是什么?口号?活动?读书日?
我不过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会儿书 我不过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会儿书 我不过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会儿书
于是忍不住想起南怀瑾老师在《论语别裁》中的一段话:教育就是大众思想的反应,这是事实。研究春秋战国时代,权力之争,父子、兄弟之间都不认,有什么亲情?有什么爱?因此孔子讲仁呀!孝呀!
反观如今,国家为什么提倡“全民阅读”?如果现在我们人手一本书,业余时间都在看书还用国家提倡吗?国家还会提倡吗?倘若满街的电影院KTV能容出几尺几方的面积用作公共图书馆,而不是满地的娱乐消费,人们业余生活该何去何从?
“全民阅读”是央视一套公益广告,一个《朗读者》节目就能带动的起来的吗?我们离着“全民阅读”岂止是地理上的距离啊?真正爱读书的人自己买书也阅读了,如果全民都爱自费阅读的话,还需要国家站出来提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