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远方的同学写封信造梦者心动

南疆的小朋友们,来自陕北的书信今日启程

2018-11-23  本文已影响74人  星月社

亲爱的四乡中心分校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苗老师,来自陕西省子洲县马蹄沟镇梁家沟小学,是负责这次与你们学校开展“手牵手”书信往来活动的对接老师。

自从上周开展这个活动以来,我校经过具体安排,挑选了30名小学生参与这次活动。昨天下午,我终于收集齐30份已分配给学生的书信,这些信的内容经过一个礼拜的打磨,已日趋完善。我想读了这些信,你们对于我们学校及我们这个地方会有基本的了解。

我大概估算了一下,本次书信文字数量达到8850余字。各班参与人数为:一年级5人、二年级3人、三年级5人、四年级6人、五年级4人、六年级7人。虽然,我们已经很努力的在搜寻关于你们那儿的文字及图片资料,但孩子们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知,只能让他们把这种好奇心放在书信里,希望你们的回信会带给我们一个全新而又具体的南疆世界。

我们这儿属于陕北地区,有着独特的方言及习俗,我想在孩子们的书信里肯定会把我们这儿的情况介绍的清清楚楚,所以我便不在这儿继续赘述。

陕北地区给人最多的印象应该是“民歌”和“秧歌”吧!陕北民歌源远流长,随着陕北人出走全国各地,陕北民歌也随之遍地开花;扭秧歌是我们陕北特有风俗,每逢正月十五是我们这儿最热闹的时候,十几支实力强劲秧歌队在子洲县城的主街道展开表演,各地慕名而来的观众把街道周边围得密不透风,人们摩肩擦踵,好不热闹。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历史,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故事。就像我们这儿,有黄土洼未解之谜,有美谷界穆桂英故里之说,也有中共陕北第一次扩大会议遗址,更有被国防部授予“全军战斗英雄”的庞国兴革命烈士碑,还有介子推割股奉君的重耳川……一段段言之不尽的岁月,诉说着这个小城丰富的内涵;一次次精彩纷呈的演义,重塑了这片区域有趣的灵魂。

在孩子们笔下出场次数最多的莫过于依山而建、顺势而为的陕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居——窑洞,这种由石块接拱而成的建筑风格,不同于当前由钢筋、水泥构成的楼房,它天生具有冬暖夏凉的属性,就连一向挑剔的家燕也特别喜欢在窑沿下筑巢。

我们学校现有9眼窑洞,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是由村委会集资修建,至今40年整,尚在使用当中,主要为学生及部分教师休息之用。就像此时,我在第七眼窑洞里坐在电脑跟前码字,给你们写信的孩子们或许早已在第2、3、4眼窑洞中进入梦乡。

我们学校为寄宿制完全小学,学生中最小的3周岁,最大的13周岁,6个教学班,附属幼儿班。“贫穷”、“留守”是这里学生的标签,但每一次来我们学校视察的上级领导都会被这里的热情所感动,孩子们的家境固然无法改变,但经过老师们的努力,他们会在学习上有所斩获,更要在生活上独立支配,学会驾驭自己的情感,这本身就需要莫大的勇气。“育人高尚、成才光荣”是我们学校的校训,要培养学生好学、善思、勤劳、明礼的秉性,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

从上学期4月份引进互加计划,这个能够链接全国优质教育资源的神奇团队,一次次地给我们乡村教师带来了太多的震撼。如果把一所所乡村学校比作一片片庄稼地,那么互加计划的来临就是一场场及时雨,引领着乡村教育走入更先进、更成熟的阶段。

感谢互加团队精心策划的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乡村教师对于南疆地区的国语普及心怀牵挂,不管多远的距离也能在片刻间传送想念。但互联网毕竟太直白、没有留足思考的时间,就像我们学校在上周与你们那儿的学校互动时,竟然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但把想法跃然纸上时,却如决堤之水久久无法停笔,我本来印制的是最多350字左右的信纸,孩子们愣是写了2页多,还因为太多删除了一部分。

远方的你们,虽然没能见面,但很多学生都把第一次写信的对象给了你们,毫无保留地介绍了自己的学校及家乡,诚恳地希望你们的回信,我想你们收到信时的样子便是我们收到信时的样子,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孩子们把心思写入文字中,今天开始旅途,每一份期待都有一份满满的祝福!

愿:

彼此友情长存、快乐常驻!

你们的朋友:苗壮老师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