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金》读后感D6
这周的梦想储蓄罐任务,刚好和约读活动凑在一起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标题组合。
我养成了边读边做笔记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加深记忆的同时,也可慢慢的把所学知识get起来。特别是最近约读关于基金的一系列书籍,也从中学到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各位大师们的投资实践、理财心得,可以说,在他们的引导下,融合贯通才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掌握,但这仍需运用到实践中,理论结合实际,才是最好的实践。
我们为什么投资,就像季博士说的一样,难道让女儿的压岁钱,乖乖的躺在抽屉里睡大觉。经济社会发展,通货膨胀、人民币贬值不可避免,克服这些,唯有投资,让钱生钱,利滚利,增加睡后收入,才是最好的方式,作为工薪族,把有限的工资收入,充分利用起来,筹备养老金、儿女教育金、还要应付各种人情、疾病、意外等,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财,不可不理,唯有充分利用起来,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不至于为五斗米而折腰,在需要用的时候,不捉襟见肘,能够解燃眉之急。
《解读基金》读后感D6投资之前一定要确认清楚的两件事:
经济上:一定是闲钱,别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垫上;
心理上:千万别和自己过意不去。
只有先确认了这些,知道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清楚自己的心里底线,才能在投资中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投资目标的确定,有了目标,我们在投资时才会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在偏离轨道时,及时纠正错误,我们人生各个时期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所需要承担的风险能力也各不相同(离退休越近,越稳健)。
在年轻的时候,风险承受力强,可以选择相对激进的股票型基金;
在年老的时候,风险承受力自然也跟着减弱,可以选择相对稳健型的债券或货币型基金。
根据目标年限做出相应的选择:
养老金:需要20~30年的时间投资,可寻求最大的收益,同时承受短期波动带来的心理冲击,投资开放式基金,特别是股票型基金,选择投资中小企业的“中小盘”股票基金;
教育金:10年+,可选择投资大型企业的“大盘”股票基金,再购买债券型基金,以降低总体波动;
买房子车子:3~5年的短期目标,可以债券为重点,股债参半。
资产配置:
三分之一法:房产、证券市场、储蓄或国债各占三分之一。
指头算法:可用于各类投资的资产比例=100-投资人目前的年龄。
年龄越大,投资越趋于保守;年龄越小,可承受的风险能力越大,则可采用进取投资的方式。
72法则:资本需要翻番的大约年数=72/收益率。如年收益率8%,那么72/8=9,也就是需要9年的时间,你的资本可以翻一倍。
115法则:年收益是x%,那么本金变成3倍所需的年份=115/x。如收益率是10%,1000元变成3000元的时间为115/10=11.5年
那么,又该如何选择、购买基金呢?
季博士推荐的是从晨星网下手,了解各大基金的评级,以及基金的优势,资产配置、公司背景、基金经理,根据基金的各种技术统计数据判读基金,分析基金的拆分和复制、净值、分红、红利再投资等,筛选我们喜欢的基金进行投资。
实际中,又该如何操作实施呢?
前端收费还是后端收费(长期持有,后端有优势)、红利再投资(利滚利的关键)、不要做波段操作和市场预测(防止“踏空”和“被套”所带来的巨大损失)、一次性投资和定投(两者结合更好)、以及长期持有策略(制胜的法宝)、赎回时间(当基金不再符合我们自己的投资策略时;还有就是实现了我们的投资目标时)、基金膨胀带来的影响和风险承受。
《解读基金》读后感D6看完此书,再看看自己的投资,发现自己居然是稳健型投资者,大部分的资金不是投资了债券就是货币基金,年龄越大越趋于稳健,我这是已经步入了老年化行列了么
显然我的投资组合不够合理,在这年少时期(哈哈,心理年龄还是偏年轻态的 ),不是应该选择相对更为激进一些的股票型基金么,我自认为风险承受能力不差,那为何又会出现以上的情形呢。
《解读基金》读后感D6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我还不太懂得基金,关于基金还在摸索、学习、研究阶段,所谓不懂的东西不要碰,我是谨慎了些,毕竟那些钱也是自己的血汗钱,就像季博士说的,不要赔上自己的身家性命,谨慎是好事,不过我相信,随着我自己基金知识的掌握,以及实践,我会慢慢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投资之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