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演讲及组织好一场演讲活动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327人  丰非

01

2018年6月3号,伙伴们组织了《非凡演说家》的第一次户外演讲活动。共有15位伙伴参与。

比起以往参加过的室内演讲,我更偏爱这种户外的形式。

我们在公园里找了一个有树荫、也相对安静的地方。

虽是炎炎夏日,但呆在树荫下并不觉得太热。

在地上铺几张膜纸,大家席地而坐,很放松,很惬意,伙伴们之间的关系也显得更为亲近。这是户外演讲的优点。

但它同时也有一些缺憾:没有硬件支撑,无法在演讲时进行PPT演示;给演讲配乐也不方便;在开阔的空间里,声音也不能很好的聚合,影响声音的美感、亮度和饱和度。

我梳着披发,演讲时,微风吹动,发丝不断地扑向面颊,遮住我的半只眼睛,扰乱我的思维。

但对于演讲而言,室内和室外都只是一个形式,最主要的是要看演讲内容本身的呈现。

只要有观众,就是一种极好的锻炼。

02

能否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取决于多重因素。

在我所见过的演讲者中,有人侃侃而谈、条分缕析。他们必是经过了长期的充分的准备的,读书多,阅历广,有思想,知识储备足,人生故事多。所以随便抓起什么都可以讲。

即使是他们忘记了演讲稿,也能自如切换,不留痕迹,不被听众察觉。

而有人则经常卡壳,讲着讲着就尬住了,不知道下一句该讲什么。这多是准备不够或知识、阅历储备不足。

完美的、毫无瑕疵的演讲,往往需要长久的知识积淀和充分的准备。大量阅读,多经世事,是一个演讲者必须要做的功课,它是好的演讲内容的源泉。

但也并不是知识匮乏就做不好演讲了。如果你能讲好一个故事,你的故事能射出一道穿透人的灵魂的光,让人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感受到奇异的力量,参透某种真谛,或者得到某种启迪,那也是好的演讲。

很多时候,好的故事就是好的讲演。

判断一个事物好不好,就看它能带来的价值。演讲亦是。

好的演讲,要么是一个好故事,要么是能传递好的思想,通过它,能让社会、让他人发生一点微小的美好的改变。

好的演讲,故事和观点也要尽量具备稀缺性。如果一个故事和道理早已被所有人烂熟于心,我们再去重复一遍,有多大的必要呢?

TED的演讲之所以红遍全球,就是因为那里聚集着全世界各个领域里处在金字塔尖的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思考是全新的、颠覆的。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演讲者能把老故事讲出新味道,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03

很多演讲者有演讲恐惧,这主要是由缺少演讲锻炼造成的。

如今的我对演讲几乎没有恐惧感,我特别敢说,甚至有时台下人越多,我就越兴奋,状态越好,发挥也越好。但其实我也曾是一个演讲恐惧者。

在上中学的时候,我因此而放弃过一次演讲机会。至今想起来都觉得有些遗憾。毕竟在当时,那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锻炼机会。

我也有过在上台之前大脑一片空白、心跳加速、浑身发抖、抖得控制不住的经历。

后来,我有意识地去克服这个毛病。我抓住每一个可以上台的机会去锻炼,去当众讲话;我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放松;我在心里想:有人讲得还不如我呢!我起码敢挑战自我啊!尽管这样想有点小坏,但你只是想想,并无贬损之意,且不对他人构成伤害。这一招确实很管用!只要能帮你消除紧张,你就大胆地用吧!这样一想,你就有自信了,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演讲,组织者在讲完开场白后,邀请一位成员上台发表演讲。可是台下根本无人响应他,因为大家都极度紧张,都害怕第一个上台。

所有的人都坐着不动,就像凝固在了座椅上,气氛颇为尴尬。

组织者很郁闷,也很无助。

为了救场,我冲上讲台,做了一个把脸扯下来扔在地上的动作,然后用我的脚去狠狠跺了两下。我鼓励自己,也鼓励台下的人不要紧张。

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我演讲完之后,台下的人也纷纷上台。

04

对演讲这件事紧张,这是正常的。但是紧张是可以被克服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演讲实战练习,让自己从紧张到不那么紧张,最后再到彻底不紧张。

演讲时紧张则是多重因素造成的:

1.准备不充分

这种准备包括,演讲之前对演讲的打磨,以及长久以来的知识积淀。

如果对演讲毫无准备,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无话可讲,很可能尬在舞台上。这种局面,自然会紧张。

如果准备足够充分,对自己的演讲是经过了很多次的推敲、打磨,甚至是背诵的,你就会有底气,紧张情绪就会消解很多。

如果对演讲毫无准备,即使是经验老道的演讲高手,也难免不会出现条理不清晰、主题不明确、演讲起来东一锤西一棒、想到哪里说到哪里的现象。

一边构思一边讲,就有停顿、卡壳的风险,会不断出现“嗯”“啊”这样的语气词,这就影响了演讲的品质和流畅度。

2.缺乏练习

一个人,无论他心理素质多差,如果他上过一千次一万次舞台当众讲话,我不相信他在做公众演讲时还会紧张到说不出话来。

演讲和任何技能一样,都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表达的流畅性、语言的丰富性、姿势的切合性、感情的饱满度,都能通过不断的训练得以提高。

历史上,厉害的演讲家多是苦练出来的。

丘吉尔年轻时是个羞赧的人,他第一次上台演说时,虽事先把写好的演说稿背得滚瓜烂熟,但他一上台就忘了词儿。他急得张口结舌,满头大汗。台下哄堂大笑,喝倒彩。他只好尴尬地下了台。从此,他广泛阅读,天天对着镜子练习演说,自演自看,自讲自听,反复锤炼每个词句、语调和神态。几年后,他语惊四座,演讲功力令世人折服。

希特勒起初并不擅长演讲。他深知演讲能力就意味着领导力、号召力。为了提升演讲能力,他曾对着镜子苦练演讲,精心雕琢演讲姿势,他的眼神和手势有时令人发瘆。最终,他成了对民众情绪有极大蛊惑性的演说家。

美国总统林肯天生说话口吃,为了提高表达能力,他常常模仿政界人士演说。有一次,为了准备一场演讲,他对着树桩和田里的玉米一遍又一遍地试讲,终成高超的演说家。

05

这次演讲会的举办也让我收获了一些经验。

想要举行一场高效的演讲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if !supportLists]1. [endif]要有时间把控。

如果没有时间限制,每个人都随心所欲地讲,不仅不会对演讲有太大提高,而且会导致活动不能按时结束,活动延迟几个小时都有可能,这耽误大家的时间,也影响大家的情绪。

你只去讲10分钟,但却要在那里呆足足5个小时,再加上耗在来回路上的时间,长达7小时之多。

为了10分钟,消耗掉7小时,对于本就忙碌疲惫的一线城市的加班汪来说,从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上来讲,是否真的值呢?

与其这样,还不如像丘吉尔、希特勒,就在家里对着镜子演练,或者到街上随便找2个人,每人发上10元钱,让他们听你讲5分钟。5分钟讲完了,立马回家,时间一点都不浪费。

很多演讲协会的活动,我之所以后来没再去参加,就是因为耗时耗力,高投入低产出。有像我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所以,举办演讲活动时,出于对所有人的宝贵时间的尊重和对他人体力精力的爱惜,时间限制是必须要有的。

可以将每位演讲者的演讲时间严格控制在10分钟以内。正确的演讲姿势是:在设计演讲时,也要设计演讲时间。

活动上,可以专门有一个伙伴负责时间把控,超过10分钟,予以提醒。超过12分钟,演讲者结束演讲。

规则,不是用来限制自由的,而是用来保护更多人的。

[if !supportLists]2. [endif]活动人数控制。

如果你单纯想提高当众讲话的能力,想有舞台去锻炼自己,组团五到八人就可以了。

如果每个人讲10分钟,8个人就是80分钟,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结束活动,非常高效。

人少的话,每个人有更多的时间去锻炼,甚至每个人可以准备2篇讲稿,让伙伴们帮忙听听。这样就能大大缩短成长路径。

人数太多,个人训练时间大大缩短,总体活动时间则拉得过长。

试想如果活动来50个人,每人讲10分钟,所有人讲下来要花去500分钟,活动长达8小时之多。无疑,所有人都要疯掉的。

人数太多,每个人呆在那里的无意义时长大大增加,个人演讲也难以达到高、强、快的提升,成长路径也将无限延长。

演讲活动最终的目标应该是:让每个人的讲演能力都快速得到提升。

只要有一个人没有进步,活动都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3.要对自己的演讲高标准严要求。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如今的演讲水平还不如7年前。

我突然就郁闷了,按理说,这7年间,我又多读了至少400本书,经历、阅历和故事不是7年前所能比的,怎么演讲水平不仅没提升还下降了呢?

我想明白了,因为这7年间,我对演讲的练习太少了,缺乏高标准严要求的刻意练习。

凡事要以结果为导向,要根据想要达到的结果来确定行动方向和努力方法。

为了不让努力白费,或半途而废,一定要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想要达到的结果。

如果做事情对自己没有结果要求,可10分,可30分,那想要达到100分岂不是要靠捂上被子做梦?

同样是演讲100次,充分准备精心打磨反复演练和随心所欲的讲,最终的效果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我的每篇讲稿都对着墙讲了50次,那么我在参加过10次演讲活动之后,相当于演练了500次;如果我未加准备,那我的10次就只是10次;如果我不加反思不加改进,那我的10次或许只能算5次。

演讲也是一种产品,要用产品思维去精细化设计,用心设计演讲风格、演讲内容、姿势眼神,要用工匠精神不断去雕琢自己的演讲。若能如此,你演讲的提升速度将是指数级的,而不是缓慢的爬坡级的。

以上仅是我的几点反思,还有更多的反思已经内化进了灵魂和意识中,不断摸索,不断改进。

抽丝剥茧,方能幻化成蝶。

愿我们都能羽翼渐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