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那个字不要说出口

2022-01-20  本文已影响0人  所谓伊人J

进入腊月扫尘之后,家家户户才真正开启忙年的模式。

鼻涕拖过嘴的孩童,一颗心小鸟一样扑通扑通,着急忙慌地扇动着翅膀,不知道要飞往哪里,似乎小小的房间容不下它的莽撞与向往。

小小少年,一双腿想怎么蹦达就怎么蹦达,一张嘴却不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平常时节随心所欲的话,到了年关岁底,那是一句也不能出口。倘若胡言乱语说错话,轻则遭到大人的白眼,严重的话,就可能被掴嘴巴。

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可没有具体的尺寸,叫他们如何是好?黑眼珠滴溜溜地转,也想不出个头绪,最保险的做法,就是紧闭嘴巴不说话。

嘴巴撅成小鼓,不说话,还能有错?

不说当然不错,问题是,屁大的孩子如何时时刻刻地管住自己的嘴?

即便大人,那控制力比孩子强数倍,不得也有说秃噜的时候?

可是,大人享有特权,自己做错说错都没有关系,孩子一个不当心,非得揪住小辫子不可。

譬如,水汽氤氲,香味袅绕 ,黑溜溜的眼珠紧紧盯着蒸笼,等了一万年那么久,在舔了无数次舌头后,笼盖终于揭开,馒头不是期待已久的白白胖胖,而是一副营养不良干瘦弱小的模样。

小人自然而然脱口而出,馒头怎么蒸得黄巴巴的?

大人一巴掌上前,走开走开,馒头塞不住你的嘴。

小人一口热馒头还没有吞咽下肚,睁着大惑不解的眼睛,缩回被敲的脑袋,刚准备再拿一个馒头溜出去吃,啪地一声,伸出的手又被打了一下,这才跺着脚喊了起来:怎么了嘛,说也不能说,吃也不让吃?

大人趋前一步,咬牙切齿,扬起手作势再要打,满肚子委屈的孩子,只能低下头嘟哝着退到一边。

大人于是端起满蒸笼的馒头,就要往后河边里倒,另外一个大人拦住了:馒头黄了,给猪吃有什么要紧?

一家之长双眼圆瞪,拔高嗓门:还说?

另外一个大人,赶紧吐了吐舌头,才晓得自己把那个忌讳的字说了出来。

正月半之后,大人才告诉小孩,“黄”字寓意不成功,过年期间千万不能说出口,否则会应验一整年。

譬如,墙缝旮旯的老鼠,被喷香的肉圆和包子引诱得铤而走险,流窜作案,于是,笆斗、蔑篮、没盖好的瓦罐里,到处留下老鼠啃噬的印记,惹得人神共愤。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大花猫终于战神附体,大显威风,咬得老鼠伤的伤残的残,小毛孩一路尾随大花猫,从犄角旮旯里拎起一只老鼠的尾巴,像是发现什么了不得秘密,兴奋地大喊大叫,妈妈,我找到一只死老鼠了,我找到一只死老鼠了……

年长他几岁的哥哥或者姐姐,一头从外面冲进来,对着他嚷嚷:瞎说什尼呀,看见鬼啦?大过年的,说什尼“死”字呀?一天到晚嘴不带门,胡说八道,看我不撕烂你的嘴?

在一墙之隔的厨房里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大人,把他们的叽哩哇啦听得清清楚楚,忍不住离开锅台,用沾满萝卜丝或者生姜皮的手指指他们,恨铁不成钢地说:看看你们,看看你们,这个饭吃哪去了?不晓得说的什尼,要过年了,这个嘴就不能把把关?

大孩和小孩,互相对望一眼,终于醒悟,“死”和“鬼”,这些字要多晦气有多晦气,怎么能在喜气洋洋的日子里提及?

譬如,竹筐米箩见底了,小人一旦说空了,大人听见了,必然赶紧呸呸呸,说满了满了。

譬如,除夕之夜,所有人的鞋子要倒扣地上底朝上,但是不能说倒过来,要说翻身了翻身了。

譬如,杀猪的时候,一刀戳进去,不能说流血了流血了,要粗声大嗓地喊:见喜了,见喜了……

那是七十年代,庄户人家对过年重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有的礼节有多隆重,就有多讲究,有多繁复与琐碎,也就有多忌讳与细致。

因而,过年这一习俗之所以叫人铭心刻骨,除了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喝玩乐,还有这种不可言说给所有隆重的礼节,蒙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让过年的气氛显得摇曳多姿,眉眼如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