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门成名课

《知识的错觉》之如何利用“共同体”做出聪明的决策

2018-02-26  本文已影响56人  Sunny莉珺
[美] 史蒂文·斯洛曼/[美] 菲利普 ·费恩巴赫

NO.1  新时代,聪明的新定义

       教科书上说,门捷列夫画出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因为元素周期表获得了至高的赞誉。但是,经考证,至少有5名科学家创造了类似的周期表,且他们发表论文的时间都早于门捷列夫画出元素周期表的时间,甚至有一篇论文要早7年之久。

       显然,没有前人的努力,就不会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由此,我们可以说,元素周期表实际上是诞生于“知识共同体”中。

       其实,不仅仅元素周期表,很多知识都诞生于“知识共同体”中。比如,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没有科学前驱的努力,就没有相对论的问世”。

       但是,我们颂扬的往往是个人的力量。我们的电影和书籍将人物偶像化,比如超人可凭一己之力拯救地球。其实,在现实世界,没人活在真空里。侦探们也有其团队,一起开会、思考和行动。科学家们不仅有实验室和在其中工作、提供批判性想法的学生,也有同事、朋友和死对头。这也就是我们上文说到的,知识并非储存在某人的脑袋里,而是在一个共同体中被共享

       一旦认识到个人的认知极其浅薄,而知识是存在共同体中时,我们对智力也就有了新定义。

       关于智力的测评有许多,但其结果都是按照甲乙丙丁来排序。这样的测评存在问题,其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对智力的认知。这样的测评都源自这样的认知:智力是对某人思维能力的测量。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知识是存在于共同体中。所以,关于智力的测评,应该从个人对共同体的贡献多寡这个角度进行测量

       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是要看这个人在团队中贡献了多少力量——智力不再是某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看这个人在所处团队中的贡献。

智力的新定义

       由此,智力不再仅包括个人的记忆力、执行力等等,还包括与人相处的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倾听他人的能力等等

       所以,当我们为团队挑选队员时,个人能力对团队的贡献远远比他个人本身的能力重要得多

       如何衡量一个团队的表现呢?当然得从团队层面着手来衡量,个人智力此时就无关紧要了甚至根本就不重要了。比如,你想装修房屋,宁可找一些半吊子但能通力合作的工人,也不要请一些各自为政的能工巧匠。同样的,如果你想经营一家公司,小心谨慎和敢于冒险的员工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有安静坐在办公室里埋头写文件的员工也要有善于交际应酬的员工。

       这又延伸了另一个话题: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认为,好点子很重要;我们看客们认为,那些创业成功的公司都是因为找到了好点子。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是处于共同体中,一支有水准的团队远远比一个金点子要重要的多得多。因为有水准的团队,既能通过市场运作机制找出好点子,也能将想法付诸实施,还能利用成员所长对劳动进行分工,从而实现创业成功。

NO.2  怎样变得更聪明

       了解到了智力的新定义,接下来我们聊聊,如何变得更聪明。

       从自身角度出发,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是增强个人的智力,还应该学会如何利用他人的知识和技能,而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如上文所述,我们能获取的绝大多数知识和技能其实都储存在别人身上。这个别人当然也包括技术和机器。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且是在哪方面无知。找出自己的无知,就是找到自己的知识边界。我们还要认识到,认知劳动分化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认知,从而造成我们在自己的角色上越陷越深。

       德克萨斯大学的一位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是通过观察数对夫妻日常打理财务的方式,来分析夫妻两人谁更具有财务决策能力。教授先是计算了日常哪位打理家里的钱财。随后,再对这些夫妻进行财务能力的考评。结果显示,随着结婚时间的增长,负责日常打理财务的那个人的财务素养也相应提高;而不打理财务的那位财务素养偏低。

       这个实验警醒我们,对他人的依赖会影响我们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在学习和知识上的获取,进而影响我们的决策以及给我们带来偏见。

       上面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给出的提高聪明的策略。如果把决策的全部重担放在个人身上,由个人来承担相应的决策,是偏颇的。

       如上文所述,我们生活在共同体中,很多时候我们个人是不做决策的,而是由别人来设计选项,另有一些人呈现这些选项,还有一些人提出建议。此外,我们有时还会效仿他人的决策,比如巴菲特买什么股票我们就跟风买什么股票。所以,应该通过行为科学的力量,来改善我们的决策。这个方法称之为“助推”。

       比如,我们点餐通常会先点一个大披萨再点沙拉,但往往大披萨还没吃完就吃饱了,然后就开始懊悔。“助推”倡导自助餐厅把健康的食物摆在最前面,这样可以利于我们先吃到健康食物。

       也就是说,一旦弄清楚是哪些奇怪的认知驱使着我们的行为,我们就可以设计环境来让这些奇怪的认知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深受其害。

这就是“助推”的意义所在:改变环境比改变人本身更容易也更有效。

具体有以下4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降低复杂度

       银行里的理财风险说明,如果能用5岁孩子能听得懂的话来阐述,就会降低我们的理解难度。

第二个方法:简单的决策法则

       与其教给我们长篇大论的理财信息,不如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把赚到的15%的钱存起来;如果你年过半百在选择贷款周期时不要超过15年期。

第三个方法:即时教育

       比如,我们都知道失业会导致很多问题:从退休金账户提现、转卖资产、心情抑郁、仇视社会、申请网贷等等。实际上,此前我们接受过或者阅读过关于应对失业的知识。但是,一旦面对失业,我们就会方寸大乱,把之前看到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与其事先教育,不如即时教育。在失业的那一刻进行教育,比如理财教育、心理疏导教育等等,让失业的人能充分了解到每一项的利弊得失。

第四个方法:核对你的理解力

       切不可因为掌握了一丁点知识,就把自己当成专家,就轻易地做出决策。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比自己已知更有价值,对我们的成长和决策更有帮助。

总结一下这本书带来的思考

       本书中三个核心的知识点分别是:无知、理解的错觉和知识共同体。

1、无知:无知,但我们浑然不觉;无知不可怕,浑然不觉才可怕。

2、理解的错觉:我们非常善于将他人的知识据为己有,却分不清究竟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是从别处拿来的一知半解的知识。

3、知识共同体:这是本书最核心的知识点,也是最大的亮点。我们不仅生活在知识共同体中,我们还比其他生物和机器具备一项特殊的能力:共享意向性。共同体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但如何利用好共同体却是成功的关键。

荔珺咨询陪你一起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