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纸质的内容,印象会更深刻
信息专家约翰·奈斯伯特(John Naisbett)曾说:“我们简直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死,但终因缺乏知识而饿死。”
看见这段话觉得深以为然,现在感觉到处都是信息,要什么有什么。看的人目不暇接,看的越多就感觉越记不住,然后好像自己知道了很多,可是好像又什么都不知道。互联网时代太便利了,获取信息的途径似乎很容易,可是选择越多就越难吸收到真正的知识。
就像早报会把最新的消息零零碎碎的都统计在一起然后合成好几张,大都都是一些遗失声明和相亲微信推广还有些事故提醒和重大活动宣传。但是对比线上的新闻,会发现看报纸的记忆会更清晰而且坚持的时效性也长。
就如同看一部纸质的小说,和在线上去看一本电子小说进行对比,会发现纸上的文字更令人记忆深刻,甚至有人可以把完整的一段文字背出来。就像上学时期不会只是让大家不带课本,只是每人各带一台电脑过来一样。或者说就是因为从小到大的学习都是看纸质类型的书才使我们大脑认为只有在看纸质书才是在学习。
而线上的很多新媒体文章之类的为了人们可以更简单明了的理解,几乎是把原来可以深刻思考的东西再次压缩简化,使得我们更容易走马观花,不会去深入思考。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线上学习无疑比线下学习的方式更便捷。在这个几乎每人都有一台手机的时代,要获取想要的信息也是易如反掌。
就像百度这些搜索引擎会主动推荐我们之前常看的或者类似的讯息,这确实方便很多。只是又感觉长时间的只接受单方面的信息会不会使自己眼界变小,然后为了扩展又必须全盘接收。但是又全部吸收不了,这个时候只能问自己到底想要获得的是什么样的讯息?想要获得的是哪方面的知识?
得出具体答案之后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泛读,一种是精读。这样就完全不必纠结了。而泛读可以像往常浏览一些花花新闻一样,看了一遍就过去,但是大体知道。精读可以结合做笔记的方式加深印象,或者采取看纸质书加上记笔记的方式,这样记忆会停留的久一点。
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时候会感觉很多文章都说的有道理,但是明明是讲的相反的事物,这时候很容易人云亦云。只有架构完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够客观清醒的看待这一切,然后把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填充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而拥有一个体系的前提便是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像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一套系统化的学习。
只是突然有感慨,觉得还是喜欢纸质的材料,比较踏实,也感觉记忆会更深刻一点。
其实看纸质的内容,印象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