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泼点冷水:写作不能太心急
总结一下来简书一周取得的成绩:7月6日初到简书,7月8日发出第一篇文章。到目前发文3篇,写了7655个字,被阅读175次,获得5个关注、13个喜欢、赏金2元。
数据不算出彩,可自己还算满意。虽然一直在机关码字,但在自由写作上还是新手。3篇文章都能顺利过审,还是挺高兴的。至于阅读量和关注度不高,文章很快就沉下去,也在意料之中。
一周来,对自己最大的满意是“投入”;最大的不满意是“太投入”,应该是有点心急了。我觉得应该给自己泼点冷水降降温。想清楚为什么出发,培养良好的心态,把握合理的节奏,才能更好地出发。
这段时间,在四个方面显得心急了。是不是每个初到简书的人都曾经历过呢?
用力过猛。初到简书,眼花缭乱。看到那么多大神精彩的文章和评论,阅读和写作欲望一下被调动起来了,大脑整天处于兴奋状态。不是写,就是看,即便在不写、不看时,脑子里也在想。工作生活的节奏有点乱,甚至有几天早上为了写东西,打破了自己一直以来坚持很好的跑步习惯。违背常态的东西一般都不会长久,过份高涨的热情,也总是容易很快消退。写作是一辈子的事,还是应该保持不疾不徐的平常心。
影响主业。本来干的就是写字的活,虽然写的内容不一样,但也需要大量的阅读和积累,对时间的需求、脑力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自主写作和主业之间确实存在矛盾。虽然这些天没有在工作上出什么问题,但自己知道,用在自主写作方面的精力还是多了许多,主业倒是被放到了次要位置。
因写废读。大量的时间用来泡简书、看更新,反而没用多少时间读书。说实话,简书好文不少,质量一般的文章也挺多。初来简书,对平台、作者以及各个专题的风格不熟悉,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多了些也是正常。但因此影响读书,再次印证了自己的浮躁。提醒自己一下,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别人是如何爆红上,只想仿效别人的写作风格,而看不到人家背后的大量阅读积累,写作就会走上歪路。
出手太急。“文不厌精”,是材料写作和自由写作的共同追求,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工作中,重要的材料改个七八遍很正常,甚至改个十几遍也很常见。可这几天为了尽快更文,犯了浮躁的毛病。写完《领导让你多干活》一文,大体改了一遍,就匆忙发布了。虽然阅读量达到了100,但只有两个人喜欢,说明文章的质量还不过关。有文友评论“略显唠叨,似乎有用”。感觉他说的还是太客气了。自己重读时,发现确实是唠唠叨叨,说了许多没用的话,干货不多,带给读者有用的东西有限。
给自己一些建议,也与大家共勉。
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出发。从自身来讲,写作的主要目的是调心,为了消除自己的焦虑。不能说自己一点没有野心,但以此为业和从中谋利目前离自己太远,还只能当作一种业余爱好。相信在简书世界里,有野心和没有野心的人都有。每个人的原点和动力不同,写作的状态和用力程度也应不一样。 自己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兼顾好工作和爱好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导致从一种焦虑到另一种焦虑。
要循序渐进,慢慢来、不心急。这几天看了一些关于写作的文章,有教怎样写爆红文章的,有教围绕热门题材和栏目深耕的,说实话我也深受激励。但仔细一想,对新手来说,考虑什么签约、出书似乎尚早,在自身积累还不具备深耕水平的情况下,把写作手法和范围限得太窄,反而不利于水平的提升。还是应该想到啥写啥,熟悉啥写啥,先练就纯熟的表达。另外,写作中还是应有自己的兴趣方向,进行有目的的阅读积累,一点点向目标迈进,而不是哪里热闹、哪里人多往哪里去。从长远来看,以慢为快。在简书的世界,我算是大龄小白,我都不急,你急什么?
要系统阅读,体验生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信那些获赞无数的大神,要么是阅读量惊人,要么是对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如果认知层次达不到,精神世界贫乏,仅凭学几招写”爆文”的技巧,就幻想一夜爆红,几乎没有可能。即便偶尔写出几篇”爆文”,这种成功也不会持续。还是要把大量系统阅读,作为写作的必要支撑。另外,最真实、最深刻的体验,只能从生活中来。写作,永远不能脱离生活。
要有敬畏之心,强化精品意识。虽然简书是个开放的平台,看不看你的文章是别人的自由。但毕竟大家时间都很宝贵,点开你文章的人,都抱着一份信任、关注和期望。即便你没有专业的水平,但一定要有专业的精神。每篇文章,最好还是要有感而发,不能为写而写。最起码的要求,不能有低级的错误。如果自己觉得还不满意的文章,最好先不要公开,放在私密的文件夹,自己看看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