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只给准备充分的人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没错,但我认为不完全。”有准备“应当改为”准备充分“才行,因为”有准备“可能是浅尝辄止,是一个为失败开脱的借口。没考进理想的学校,没进心仪的公司,创业失败等,你肯定都是”有准备“的,没有成功大概率是因为没有准备充分。
看看著名作家严歌苓为写出好作品所做的准备吧:
《陆犯焉识》:她去青海体验生活,开座谈会,把劳教干部请来,找各种关系去了解情况。
《第九个寡妇》:她住在农村体验生活。
《妈阁是座城》:这是一本写赌徒的书。她为了解这些赌徒,就去澳门当赌客,体会赌徒的心态。
《小姨多鹤》:她三次到日本,住在长野的山村里,体验日本女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
《老师好美》:在六到七年的时间,每年两三天,深入中学,跟孩子们聊天,跟高中生交朋友,在网上通信,了解他们的语言,进入他们的语言系统。
她当然可以不必这么严苛地做这些准备工作,就像大多数真正的作家一样。
但严歌苓说——
你写什么要像什么,要为了这个目的去生活,要扎扎实实地学会一样东西,就像做农民他什么时候种红薯,什么时候起红薯,怎么起红薯,这些种种具体的知识。如果你对你的职业很敬业的话,一定会要做这些功课,不做这些功课怎么写?假如说一个人,他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职业的话,他肯定会想,好了,编一编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认认真真的职业写手,只能像我这样,用很笨的办法,也可能是很危险的办法,才能写出来。
那么你图什么呀?
我图的就是,我要做好所有的功课。假如说这本书不能够出版也好什么也好,但它是我一辈子一定要写的故事,我就把自己武装到牙齿,一定要把它写出来,用我做的最好功课把它写出来。
严歌苓对小说总是做充分的准备,因此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的作品。可以说,她的成功是准备充分的结果。
201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颁给了《徒手攀岩》。这部记录片,讲的是一位非专业的攀岩运动员,经过8年的精心准备,最终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徒手攀岩成功的励志故事。其中,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主人公精心准备的时间—8年!不是8个月,也不是一两年,而是8年!这八年中,他反复在高达914米的酋长岩的岩壁上练习,直到熟悉每一个突起,对每一步的下手和落脚都了然于心。他在自己所居住的拖车上练习引体向上,训练对情绪的掌控,直到能够抑制自己杏仁核的程度。主人公进行了如此充分的准备,成功达成目标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真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说说我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的经历:毕业后在车间做了9个月的技术员后,我提出辞职。公司副总经理陈老师问我辞职后想做什么?我说找家公司做销售吧。陈老师说,正好你老家所在的省份缺少业务员,有没有兴趣过去工作?我一想这也不错,就答应了。随后,我做了半年的销售,从0到1开发了一个片区的市场。有一天,接到车间主任的电话。他告诉我,他要离职了,并向陈老师推荐,让我接任他的职位,陈老师同意,于是车间主任征求我的意见。当时,我主管片区的销售市场已经趋于稳定,整天在外出差让我有些厌烦,一个人也觉得孤单。我答应回来做车间主任。这样,在毕业一年多的时间,我就从技术员被提升为车间主任,成为公司重点培养的对象,前途一片大好。
我在做技术员时,工作不止仅限于解决技术上的事情,更会主动协助他人,推进团队合作,深得车间主任的器重,也被陈老师看在眼里;在做销售时,我的业绩很好,并且和区域销售总监、销售团队以及客户的沟通非常顺畅,建立起了自己的口碑。有了这些充分的准备之后,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升职加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如何才能充分准备?
有一句很扎心的话:你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简单解释一下这句话,就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你如何看待这些内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完全取决于你看到了什么--就是你的认知能力。职场进阶、财富自由、家庭幸福等等,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提升自己的认知,有了这个方向,要做的准备就是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做好知识储备,然后成为领域内的高手,随时准备脱颖而出。
查理·芒格对”充分准备“的建议是——
惟一的获胜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并希望拥有一点洞察力。通过广泛的阅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终生自学者;培养好奇心,每天努力使自己聪明一点点。比求胜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熟练地掌握各大学科的思维模型。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你必须不停地追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这是我所见过最中肯的建议。
纵观人的一辈子,重要的时刻其实没有几个,机会说来就来却又转瞬即逝,唯有充分准备,才能抓住机遇、改变命运。
机会不给有准备的人,只给准备充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