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
范仲淹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有言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很多人看到这,便下意识认为滕子京就是修建岳阳楼的人,殊不知滕子京只是对岳阳楼进行了修缮,并非修建者。由此观之,诗务须细读,否则终免不了犯错。为什么说到这易疏忽的事呢?因为岳阳楼是经过反复重建、修缮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据汪曾祺考,岳阳楼自明崇祯十二年起,因大火便重修过三次,修缮无数次,今天的岳阳楼是否仍有初成时的模样,就不得而知了。
游岳阳楼已是6年前的事了,是时23岁,即将大学毕业,一是为的是弥补潇湘求学四载几乎未出长沙的遗憾,二是岳阳楼名盛且近,只消1小时20分。下了火车,直奔目的地,来到大门前仰头看去,有一公告,大意是凡能通篇无错漏背下岳阳楼记者免票,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顿时精神为之一振,但默背无几已难以为继,于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作罢。
进入大门,景色与一般的古迹景点并无二致,红砖古道,两排遮天蔽日的大树,但这更增加了我对岳阳楼的好奇,几经曲折,主楼终于现身,不高耸入云,却挺拔宽厚,非五彩斑斓,却红黄相宜,心下感慨,这就是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吟咏的对象,当年他们站在我现在同样的位置,是否与我观感相同?踏上木阶,螺旋上升,不久便达楼顶,放眼西顾,是了,这就是我幻想中的景色,近观处,宽阔浩渺的湖面,波浪层叠,雾霭沉沉连接湖面,似天宫仙境,小舟大船停岸待发,诉不尽离愁,道不完沧桑;远眺去,青山携阳,渔夫追日,芳草萋萋,似梦中蓬莱,引人神往。不怪乎有:“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佳句应景而出。
岳阳楼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闻名,成为无数有志于国家兴亡、民族强盛的文人学士之精神寄托,站在楼下仰视,不觉肃然起敬,这恐怕就是精神融入景物的作用,登楼望湖,波光日月,怎不生出一番明日便提剑扫尽天下不平之事,举笔书尽胸中万千良策的豪情壮志?
若问我游记为何6年后才写,一是因为看了汪曾祺《岳阳楼记》,颇相感同。二是因为往往回忆往昔,那日壮阔光景就翩然浮现,不记下一笔,似乎少了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