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扫除日

七点,仔仔按约定起床跟着爸爸去上班。留下一个混乱了许久的窝和没睡醒的我,起床看书,画画,把打卡群的数据快速统计出来发布掉,做好下一月的表格和主题图片的整理,马上就开启了实际上无处下手的整理。
我前面说过,仔爹是个完全不懂收拾的人,也是最大的混乱制造者,(仔仔尚可,睡前总会把所有弄乱的玩具收纳归盒,然后在自己的日课表格“整理”那栏打上对勾。)毛巾随手丢,玄关啦,床头啦,椅子背啦,换下的拖鞋永远都在餐桌下面,衣物那就更不敢提了,每次要找一件短袖,会把衣橱的三个门都打开,遇到了但不是的衣服统统被扒拉到地下,然后扬长而去。被子从来不叠,有时候天热会打地铺,起床之后满地都是没套好被套的巨大巨厚的双人被,跟他说了多少次“夏天换薄被”,人家就是不肯,说喜欢棉被的厚重感,实际上根本晚上没盖过。人家送他一副功夫茶具,好嘛,马上挪去仔仔写作业的小方桌,就支在阳台上,边喝边拍还发朋友圈,喝完了呢?扬长而去。嗯,这个词太适合他了,家里的每一处舒适都值得他翻腾之后扬长而去。
实际上我也好不到哪里去,总是床上看书写字,还跑到仔爹的小床上做缝纫活儿,家里不肯多添桌子,两台缝纫机就没有足够的工作空间,所以仔爹不在家的日子,他的屋就由我一个人霍霍,晚上他下班前我会火速打扫战场,恢复到比他离开时高处的水平。我和仔仔住一个屋,床满是书本,总是收总是乱,书架墙摆不下,我就挪了一个四格柜过来放在床头应应急,渐渐地,也满了。心里一直有个待整理的清单,打头的就是书和书架。那今天就从书架开始。
本来预计书收拾完了之后做衣服,黄色上衣剪了快两周了,天天计划天天打叉。实际上,这些书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一直收拾到下午六点,除去吃饭、看手机之类的打岔,花了应该有五个小时。鉴于乱的原因是阅读位置的不合理,我从仔爹那屋挪了一个竹制矮书架到仔屋的飘窗上,完完全全地设置了一个阅读工作区。把床铺上、格子柜里的书都收下来之后,洗了衣服和平常总丢地上的坐垫、仔爹抛弃在地的毛巾被,腾了仔仔穿不了的小衣服和我的一些多年的旧衣服,一起拿去楼下回收。格子柜里装了我们各自的衣物,收拾了各类挂钩上的物什,才算清爽了。仔仔的书本全部归类放置,只是系列书还没顾上写标签。我的统统都放在上层,但还没有梳理细分,最终的效果应该是分类和标签结束。题图是飘窗小书架的侧面,我装饰了近期临摹的画作,很是应景。
下面说说整理心得:
1.整理大部分情况下等同于分类和清理,分类是基础,清理是常态。
2.书架上的书不应塞得太挤,应当留有两本书厚度的余量方便活动。小孩子的书更应该多留,必要时可加收纳篮或文件分隔收纳夹,并以颜色或主题分类,书和收纳容器用同一类型的标签,方便孩子归位。
3.阅读区要有舒适的坐垫和靠背,高低和光色适合的读书灯,并尽一切可能保持清爽怡人。
4.各处都有的挂钩收起来,不给随意的放置留有空间。
5.逐渐淘汰和置换颜色与背景不相达的物品,小的直接换,大的则需要更换表面颜色。
6.把柜子里孩子的地图贴出来,床头的趣味地图抵得上一本好故事书。
7.保留一个可以随时更换主题的装饰区,照片或者画作,可以在物有定位的区域增添变化的乐趣,更好地巩固分类好的基础搭建。有不变,有万变。
8.书架上不要放置太多摆件,如果放入书本之后本身余量不多的话,能收的就都收了吧。也不要在摆好的书本头顶再横着放书了,画蛇添足之举,大大的败笔。
9.用便携的收纳篮来装个人最近看的书、用的本儿、文具,不必太细分,顺手拿方便放就行。
10.趁着分类结束的热乎气儿,贴标签!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