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防暑降温
2003年高考为了避开炎热的流火七月,就改在每年的六月份举行;结果太阳不依不饶,炎热又一路追到了六月。
今年的高考恰好重复了端午,太阳炙烤着大地,每一个地方都觉得在冒烟。
针对无情的大太阳,人们除了空调房里凉快、去大商场蹭凉度,还有什么办法降温吗?
酷热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我小时候,大热天一回到家,就会接过母亲递过来的凉丝丝的黄瓜大口吃。母亲是把摘下来的新鲜的黄瓜泡在从地下打上来的井水里,回家就拿出来一根吃。那感觉绝对爽歪歪。
有时候,母亲还会给我们一个惊喜,她用冰凉的井水给我们做冰镇西瓜吃。甜丝丝的西瓜冰凉凉的,一下子驱赶走了所有的酷热。
城里人除了用冰箱冷藏食品就是可以随时吃雪糕,非常方便。
古人对于炎热的防治方法也很多。
绝招一:贮冰降温法
《诗经·七月》里曾经提到过春秋时期的冬季凿冰情形:“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意思是腊月里凿冰“冲冲”响,正月里搬到背阴处的冰窖里贮藏。这里的二之日、三之日是指农历的十二月、一月,此时正当三九寒天,人们在结了厚冰的河中凿下大冰块贮藏起来,到盛夏酷热时拿出来消暑。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了皇上和后妃们的消暑情景:皇宫内专供皇上和后妃消暑的“翠寒堂”外浓荫夹道、飞瀑临空,堂内置备数十只堆满冰块的大盘,寒气袅袅、冷风阵阵,以至炎夏时节坐在堂内“竟似凉秋”。
绝招二:水冷降温法
唐宋时能工巧匠们发明了一种木制器具用以引水上屋,凉水自上而下地向房屋四周喷淋达到降温目的。与此同时,民间匠人还设计制造出了水力推动的风扇这一近代电扇先祖。史书记载,唐玄宗曾于宫内建造避暑“凉殿”,该殿除“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外,屋内还装有水力风扇,“凉殿”加风扇,确实够爽的。
绝招三:冰鉴冷藏法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铜鉴缶”可说是我国最早的冰箱了。取下方盖俯视鉴缶,其形状如同“回”字,缶在中间,内外壁之间有很大的空间。酷暑盛夏,缶内盛上饮料,中间放置冰块,人们就可以享用冰凉可口的饮料了。
明代黄省的《鱼经》叙述了当时渔民常将鳓鱼(南方也叫曹白鱼、鲞鱼,北方称之为鲙鱼、白鳞鱼)“以冰养之”,运抵远方,是为“冰鲜”。
绝招四:冷饮消暑法
《周礼·天官》一书记载:我国周朝时已有名为“六清”的饮料了。
诗圣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描写了有名的冷饮“槐叶冷淘”。它和宋代流行的“甘菊冷淘”一样,都是用米、面先做成稀薄粥汤,再加入作为香料的槐、菊叶,用清凉井水降温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