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论语》学而篇之二君子之道
学问是自己修来的,知不知在人,但平凡之人不能知,我何怒之有?
君子求学至此,可以说是成仁至德了。有志者能做到这一步实属不易,就像是孔子毕生自述一般。学而时习之,可比孔子十五志于学,时时勉励,一刻不停。后三十而立,四十为不惑,正直中年,学问始有成就,才有远方慕名之乐!但这学问之最后一境界,本不是学者所期望的啊,学而时习,孜孜不倦,学问深造每日渐进,但最后竟无人能知,无人能懂,实属无可奈何啊!五十而知天命,周游列国,十多年的砥砺艰辛,终不能如愿。但圣人的造诣已到达极点,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是有多深厚,多忠诚,他知道自己从为改变,不怨天,不尤人,明之不可为而为之,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知我者天乎?非浅学者所能明也!
纵观孔子一生,主在教学,而教学的意义又重在学,正所谓下学而上达,《论语》全篇二十,始于学而,止于尧曰,其中的含义可见一斑,圣人的自我完成是渐进的,始于学而,一步步的慢慢来。也正如宋儒们所说:“此为书之首篇,故所记多务本之意,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看见编者把学而篇放在全篇之首,又把本章列在本篇之首,可见真是用意深远啊!
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得一知己,又有多少人能守得住寂寞、凄凉呢?遇事不成,又有多少人能反求诸己呢?人不要怕没人知道,慢慢就会有人知道,孔子等了五百多年,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弘扬儒学,司马迁写《史记》大赞孔子,这真是有朋自远方来啊!人活一世要先能自得其乐,不怨、不尤,找到自我,正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学而篇第一章我们意译为;
孔子说:“知识及本领经过反复练习且熟记于心并能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应用,有所成就后会心微微一笑,有得于心,这样的满足感不会让你内心感到愉悦吗?有志同道和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与我切磋交流,不真是大快人心吗?别人不了解我的,我也不会存有郁郁不欢之意,不真是一位有修养有德行的君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