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工作中没有核心竞争力,你缺的只是这一点!

2017-07-09  本文已影响226人  无尾熊自成长

“天才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点。”

对于真正的天才,我们通常只会羡慕,“他真厉害!”我们不需要和他们竞争,只有敬仰与学习,这种人通常对我们刺激不过1分钟。

真正勾起我们胜负欲,必须要与之竞争的,则是身边的牛人,你也说不清楚他具体牛在哪些方面,就是谁也无法替代。

在新经济形势下,工作越来越不稳定,挣钱越来越困难,如何成为赢家变得越来越扑所迷离,别人挣钱的法子不一定适合你,别人写作赚钱,你写就不一定能赚钱。

《深度工作》的作者告诉我们,两类人注定会成功:第一种,能够利用智能机器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第二种,是自己所在领域的个中翘楚。

简单地说,他们都拥有以下两种能力,第一,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第二,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如果你不会学习,你就无法掌握复杂工具,你也就无法进行创造性工作。但是,你很会学习,却没有产出,也不能成功,无论你的技艺多么纯熟,天资多么聪颖。

这两种能力,便是你的核心价值,这两种能力,都依赖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赚钱,还能迅速帮助我们掌握困难的事情,通过“刻意练习”将注意力全情投入到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并且得到反馈,及时调整,保证注意力最佳的产出。

深度工作有助于精英阶层的出现: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这一切能力的提升、技能的熟练、创造新价值都有赖于深度工作。与深度工作相对的是

“浮浅工作”它是指: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任务,通常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我们日常通常疲于肤浅工作,而没有深度工作,恰恰深度工作才能创造我们的个人价值,不容易被复制。

如何进行深度工作,《深度工作》作者给出了4个原则。

第一,工作要深入;

作者给出了4钟深度工作的日程安排,包括禁欲主义哲学、双峰哲学、节奏哲学以及新闻记者哲学的日程安排,从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

个人认为,最适合像我一样的上班族的是“节奏哲学”,这种哲学认为:轻松启动深度工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设定一个启动时间,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一切习惯化,更容易进入深度工作。

比如:某大V,早上5点写作,每天早上5点都打开电脑,开始写文,刚开始困得要命,养成习惯后,文思泉涌。既极为高效,又不会令人心怀愧疚。

因此,确定自己每天的日程安排,深度工作将使你的身体和心理都调整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大卫布鲁斯曾说过:“伟大的创造性头脑如艺术家般工作,却如会计般思考。”

准则二:拥抱无聊;

我们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吃饭需要排队等待5分钟或是等待朋友的过程中,都是用浏览智能手机来打发。

作者告诉我们,一直进行多任务工作的人不能过滤掉无关的事务。他们无法维持关于一个工作的记忆,他们基本上是“心智残障”的。一旦习惯了经常分心,在想要专注时,也很难摆脱这种随时分心的状态。

尽可能给自己设立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时间期限,恰好又可以赶在最后的期限前完成任务,但这期间需要你用上吃奶的力气。这点很重要,深度工作的专注强度远远超出了大部分知识工作者的舒适区。

《深度工作》建议,在走路、慢跑、开车、淋浴时,尽可能进行有成果的冥想,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定义明确的专业难题上。比如:为一篇文章列提纲、写一篇演讲稿。

每当我在走椭圆仪时,经常也会冥想,更确切地说是幻想,幻想练出马甲线的自己,幻想自己苗条后走向人生巅峰的样子,这并不是有意义的冥想只是在做白日梦。

书中提出一个有趣的实验:普通人通过锻炼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54张扑克牌,具体方法不赘述,可以参考《深度工作》P154页,他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小游戏锻炼我们的专注度,更充分地进行深度工作。

准则三:远离社交媒体;

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频繁地查看手机、邮件不但无法深度工作,甚至会耽误自己的工作,导致无法完成。

几乎每天下班后,我都会去健身房健身,直到10点进入家门,其中每星期三是我的休息日,6点下班后坐车回家,到家基本上是7点半,想着时间充裕,先回一会儿微信,收拾一下屋子,再次查看手机,和父母闲聊几句,几次反复,当我准备认真干活时,时间也几乎10点了。

给大家推荐一款手机应用“Forest”,摆脱手机神奇,以前很多文章都有介绍,一旦打开这个软件在你设定的时间内,你将无法打开微信等社交软件,如果你非要打开,你所种的树就会枯死,我试验过很多次,除了极端要紧的事情,我一般都会忍住将树种完,忍一两次后,便可摆脱手机(不过据说苹果手机这款软件是收费的)。

原则4:摒弃肤浅;

对于肤浅工作和深度工作如何安排,«深度工作»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的深度;

先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让一个刚毕业还没有在该领域接受特别训练的大学生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久?

这是一个别人简单却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完成这项工作的时间越长,说明这个工作是很耗费心力的,也是越有价值完成的,这样的工作就是深度工作,而非浮浅工作。

第二,一天的每一分钟都要做好计划;

到公司第一件事情是计划好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每件事情写清楚什么时间完成,浮浅工作集中做,比如发邮件,会微信等等,挤出大块时间用于深度工作。

第三,五点半之前结束工作;

高效人士快下班的时间是几乎不再开始新的工作了,除非你打算一直加班。快下班或者快吃饭的时间,是任何人都无法集中精力的阶段,那会儿已不适合做深度工作,可以安排一些浮浅工作。

第四,变得不容易被联系到;

有一部分经常秒回微信的人,他们的速度令我惊叹,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能做到随时随地秒回微信。我只知道他们的时间一定是支离破碎的,总在被社交媒体或是他人影响。无法进行深度工作,更无法突飞猛进地价值贡献。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总有一些人如鱼得水,也总有一些人凄凄惨惨,根本上讲,这两者差在核心竞争力上,你只有拥有了谁也无法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尽管这个地球离了谁都转,但你要确保,自己离了别人也能转。

公司离不开你最好,如果公司能离开你,你要确保,自己没了公司也能活的挺好。


无尾熊自成长/文

坚持日更,专注成长

关注我,一起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