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

细思极恐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20-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李小小的三分心田

这部2012年大火特火的电影,我到昨天才第一次认真去观看。

然后昨晚失眠了……

我建议每一位还没有观看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然后即便之前看过的,都应该再次重新观看一次 ,然后认真分析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其乐无穷,同时,细思极恐,简直就是一部恐怖片,想得越多越可怕。这就是我昨晚失眠的原因,和这部电影有直接关系。

画面

从画面来说,即便今天再来看七年之前的电影,那画面也是极美的。

我想在当时这个画面一定彻底征服了很多人吧。

就像是网上说的那样,即便没有看懂电影想要传达的真正意思,每一位从电影院里出来的人,都会忍不住说一句“牛逼”,这就是对这部电影的最接地气的评价,对李安导演的评价。能把一部电影拍摄得如此唯美,不得不说,那是相当厉害。

电影刚开始是很多动物,风景美,动物美,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大自然太美好太神奇了。除了惊讶于画面的唯美,我想到的是可以让我小孩看一看,这么美的画面,他一定会喜欢。

提到妈妈纪,应该是少年派的叔叔或者舅舅吧,他提到的那个唯美的游泳池,清澈地就像是天空之水一般,在那里面游泳的人,简直像是鸟儿飞翔在蓝天。那水清澈地似乎能够洗涤心灵。

再然后少年派和老虎在海上航行的画面,甚至鲸鱼出现的画面都美得让人窒息。

夜晚星空,海水,如此平静,清澈见底。

还有那个岛,那个食人岛,美轮美奂,甚至晚上散发出荧光一样的色彩,都令人陶醉不已。

总之,这部电影的画面极美,美极。

细思极恐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故事

说完了画面来说说故事。

看完故事,我第一反应,这个和很多网友看法相同,就是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翻译是有问题的.

它本来的名字是life of pi,应该是pi的生活,人生,生命之类的,可是中文名字翻译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就意味着,先入为主,大家冲着名字观看的电影,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奇幻漂流,是不真实的,是幻想,大部分精力会放在这个故事上,也就是电影花了很多镜头重点来讲的,第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部电影的重头戏,整部电影围绕着少年派和老虎在海上的争斗到最后的共处来展开,而第二个故事,则被讲述着,也就是少年派一笔带过。

大部分人,包括我也在内。当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都会和那个作家一样,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

可是,等到你冷静下来,再去思考这个电影的时候,会发现,在电影中导演已经暗示过很多次了,前思后想,一身冷汗,你会发现原来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导演虽然把决定权交到了观众手中,但只要你细细思量,你会发现导演的良苦用心。

第一个故事让我们相信奇迹,相信神力。那个食人岛也许就是神力的显现,如果没有那个岛屿,派早死了。正是因为这个岛屿,据说其实根本就没有这个岛屿,派得到了足够的食物,得到了短暂的休息。

之后离开,但总算是最后得救。

这个故事简直完美,如果不用现实的观点来看,绝对的完美奇幻故事。

但是当派得救之后,日本公司的两个职员来调查的时候,他们并不认同派的这个故事。他们提出了很多质疑,比如,香蕉不会飘起来,猩猩怎么可能坐在香蕉上面漂过来。而且派说的那个岛屿根本就不存在。

他们不相信这个故事,一定要让派讲出来大家会相信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第二个故事。

船上并没有猩猩,斑马,鬣狗和老虎。

是船员,厨师,妈妈,而老虎,就是派,派就是那个老虎。

第一个故事中,鬣狗活吃了斑马,咬死了猩猩,然后老虎出现,杀死了鬣狗。

第二故事,对应的就是,厨师杀死了水手,然后杀死了派的妈妈,然后派出现杀死了厨师。

最关键的最有争议的就是派,吃掉了自己的母亲。

第一个故事中,动物为什么会跑出来,这点很有争议,人都逃不出去,为什么动物可以逃出去。谁给动物开的门?斑马怎么掉到船上,它命名受伤了,为什么在惊涛骇浪中可以岿然不动?老虎不懂水性,为什么可以漂流那么长时间然后上船?猩猩是怎么坐着香蕉漂到船上的?鬣狗又是怎么上来的,为什么偏偏是这几种动物?

如果结合第二个故事,那么对于刚才提出的问题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刚好是这四种动物而不是其它动物?

那个水手那个晚上在船上大喊“斑马斑马”因为他看到了斑马跑出来,而且不要忘记,水手的海军服是蓝白相间的,所以用斑马来指代水手再恰当不过了。

那个厨师之前表现的残忍简直就是鬣狗嘛。一个德行。

猩猩是母亲,猩猩那种爱与慈悲,就是母亲的化身。而且猩猩是派唯一主动邀请上船的。

而且派也有问猩猩,你的丈夫和孩子呢?猩猩不语,派知道了,死了。

其实这里就是说派的父亲和哥哥死了。

还记不记得派说自己的父亲不会游泳,那就是说派的母亲和哥哥会游泳。所以父亲遇难的可能性很大,然后哥哥睡得比较死,还有性格各方面的因素。总之,只有母亲逃出来了。

派是老虎,因为他是最后的生存者,也代表了人类本身的兽性。当人类面对生死问题的时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只要活着。

所以,动物是不会上船的,不会逃跑的,能逃跑出来的只能是人。

也就是派的第二个故事是真实的。

厨师杀死了水手,并吃了水手。派无动于衷,虽然他信奉宗教,但是他不会去干预太多。直到厨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他忍无可忍,于是他杀死了厨师。

问题就是,在海上漂流了200多天,他靠什么生存下来的?

答案就是,尸体。

他吃尸体,甚至,吃了自己母亲的尸体。

第一个故事中出现的食人岛还记得吗?

如果不是食人岛,派可能就死了。

正是因为食人岛的出现,派补充了体力,活了下来。

派在登上食人岛的时候,把那根绳子系在了这座岛上,绳子代表的是告别,食人岛就是派的母亲,派已经做好要告别母亲的准备,他要吃自己母亲的尸体了。

那朵莲花,里面是人类的牙齿。莲花还记得吗?

这部电影里出现了三次莲花。

第一次出现就是派的母亲在地上画莲花,第二次是舞蹈,第三次就是食人岛,莲花就是派的母亲的化身。

最后,派决定离开食人岛,镜头拉远,那座食人岛就是派的母亲躺在海上。

派决定离开,就是他要抛弃这种思想,那种吞噬他灵魂的东西,他吃了自己的母亲。

要知道,他信奉宗教,不吃肉的,可是为了活下来,他不得不吃肉,甚至吃人。

也许在极度的恐惧之中,他产生了幻觉,一切都不好说。

老虎

那个老虎,理查德,可以去搜一搜。老虎的名字是很有用意的。

这个理查德,在电影中交代是因为登记错了,所以老虎用了人的名字。

这只是电影这么说,或者说,只是派这么说。

理查德这个名字,历史上真的有这个人,是真的,是真的,是真的。

一次航海遇难之中,只剩下四个人,其中三个人为了更好的活下来,杀了理查德,这个只有17岁的男仆,吃了他,活了下来。

那个被吃的理查德,在这部电影中,变成了老虎,开始吃人了.

如果说第一个故事中老虎代表恐惧,没有恐惧就活不下去。我们与恐惧斗争,到最后不再抗拒,选择臣服。

第二个故事中,派就是老虎,不成为老虎,就要成为那只山羊,被老虎吃掉。

派最后获救以后,说他哭,不只是因为高兴获救,还因为理查德头也不回的走掉了。没有一丝留恋,没有告别。

在他心中,理查德很重要,在老虎看来,无所谓。这和他小时候,他父亲教导的道理是一样的.老虎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自己。

镜头再回过头来看看成年后的派和作家的对话,他在讲述第二个故事的时候哭了,还记得吗?整个讲第一个故事的时候都没有哭,再苦再难都没有哭,但是轻描淡写的第二个故事,他哭了。这个细节如果留意到的话,还是很恐怖的.

派问作家,你相信哪一个故事?第一个还是第二个?

作家说第一个。

派说了一句,所以你是追随上帝的。

这个时候,可能派已经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了,他谁也不信,只信任自己。

还有日本公司的调查,虽然他们听了两个故事,不相信第一个故事,但是他们在调查报告中还是认可了第一个故事。可能就是不想去相信第二个故事,因为第二个故事太过于残忍了,不是我们人类所想要看见的。

然而,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中,谁有权力去做任何批评呢?

当然了,虽然导演各种隐含,各种隐藏,各种细节,但是最终,决定权还是在观众的手中,只看你相信什么?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故事,还是你的第三个故事?

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说。

所有的所有轻描淡写留给了观众。

这应该就是最佳导演的境界吧。

《life of pi》,值得一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