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无戒学堂: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人文社科

也谈读书

2018-03-28  本文已影响70人  张馨28
365/105

一、为什么要读书?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没了阅读,那么他的精神将停止发育。可见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丰富精神生活,可以增长人生智慧。更务实一些,可以教育子女,可以提升工作效率。对个人来说,最务实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比如,老师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是,言传不如身教,如果你经常读书,长期耳濡目染,孩子也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你也能更好地指导孩子阅读。孩子容易精力分散,读书流于表层,如果你能引领孩子一起来读,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读书能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李希贵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现在国家提倡全民阅读,新课改特别强调阅读。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

但是,现实不容乐观,据联合国调查,冰岛每个人每个月平均买两本书,日本每年平均读18本,美国25本,读书人最多的属犹太人,每年人均64本,而中国阅读情况最好的上海,人均还不到8本。多数老师很少读书,读的书也仅限于教材和教参。老师普遍感觉没有时间读书。

的确,老师平时工作忙,尤其是班主任,起早贪黑,天天围着班级孩子转。另外,还要兼顾家庭,辅导孩子,照顾老人等等。即便是有个小空,男同志想打个牌,喝个酒,女老师想追个剧,逛个街,购个物,哪有时间读书呢?这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既然读书那么重要,也不能不读,该怎样兼顾?如何平衡?

我的方法是三个字,度、巧、精

第一、“度”。

把握一个度。如果生活仅仅局限于工作,那就少了很多乐趣。想追剧就去追,想逛街就去逛,想购物就买买买,但凡是要有个度。其实,我平常也追剧,但一般是在寒暑假,且只追好剧,就是网评比较高的那种,如《琅琊榜》。追完立马刹车,两三个月不会再追。再说逛街和购物,没有目标从不瞎逛,需要购物就直奔目标,这样才能省出时间来读书。

第二、巧。

因为很多家务必须要做,锻炼身体也需要时间。这就需要巧用时间,比如,边做家务边听书,一边健身一边听书。现在听书非常方便,手机上有很多app软件。如,懒人听书、荔枝FM、喜马拉雅等。我最喜欢的是逻辑思维出品的“得到”软件,一边听书一边做家务,既做了家务,又弥补了阅读时间的不足,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第三、精。

本来读书的时间就很少,因而更宝贵,所以,我们更需要精选所读的书籍。

三、读什么?怎么读?

读书本身不是目的,说到底,书就是工具。我们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好的阅读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进行主题式的阅读。

要针对自己面临的问题选择最好的书来读。这样的书一般是经典。因为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够从根本上阐述清楚问题,可以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之相对的是流行书籍,他们的理论往往是从根本书籍中抽取一个点,并无限放大,就像纯牛奶加大量的水稀释成的饮料,并用流行词汇来装扮一新。他们所谓的创新,在经典里早就有更深刻而全面的阐述。既然我们的时间那么宝贵,不如从根本书籍着手,读几本经典之作,为自己的精神垫底儿,让它会成为解决自身问题的出发点。

(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