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妙人讲妙书,跟刘勃学国学-学习心得-Day43
2024-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澶湉漠_晞旭昁
#听妙人讲妙书,跟刘勃学国学-学习心得
68 烛之武:真的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吗?
辩证地看历史真相,分析背后的历史逻辑,不可陷入单一思维,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有炫技的成分,把烛之武见穆公演绎成传奇,凭三寸不烂之舌退秦师,保全郑国。
背后的历史逻辑存在几条线:①郑国的地理位置及在春秋时期的体量,是不大不小的国家,且身居中原腹地,东南西北诸大国形成外交制衡和扩展的重要标的物,哪个大国吞下都会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一系列地缘政治;②秦穆公的战略考量:筚路蓝缕之际权衡秦国的发展之道,包括扶植晋惠公父子白眼狼后,依然全力扶持晋文公上位,只是寻求东出的各种可能性。包括和晋国结盟教训郑国;③晋文公在部署攻打郑国已做好各种预案,送郑国公子兰回国当太子,扶持亲晋势力目标已达成;④秦晋两国需要充分必要考虑楚国的各种动向。
所以烛之武退秦师,表面的封神外交反间其实大多已经算定了。
《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也是存在这种与历史逻辑不一致,刻意从细节扩大个人影响的成分:比如隆中对,比如舌战群儒,其实在同时期诸葛亮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决定性的,在军师层面甚至还不及法正。
还是用多重视角,用长时间线来客观分析,认知事情。“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