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服务业

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与定位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159人  澡花可视化读写

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是日更第155天,小澡哥给大家谈谈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历程与定位。

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是我国经济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产物。我国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起源于1983年沈阳市第一家人才服务机构的建立,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过去三十余年,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经历了数量上的从无到有,从稀少到遍布全国;服务内容上的从单一到多元;服务方式上的从公益服务到公益与市场服务并存。概括言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1983年到1992年,是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起步阶段。1983年以前,我国对人才实行高度的计划管控,限制人才流动。1983年,《国务院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出台,我国开始啦对人才流动问题的探索。1983年,沈阳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短短几年内,从省到市乃至县(区)先后建立了60多家人才服务机构。1989年,第一次全国人才流动工作会议在烟台召开,制定了人才流动的总体方案和配套规定。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92年,我国的政府人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这一阶段,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人才管理工作的辅助和补充机构,依据政府行政命令行事。人才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既办理人才流动业务,同时也负责人事调配等行政工作。这时的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政府人事部门的附属机构,已经开始承担部分公共服务职能。

第二阶段是1993年至2001年,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10月,人事部召开第二届全国人才流动工作会议。1994年,中组部、人事部下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规划了人才服务业的发展蓝图。此后,人事部先后与地方政府组建了多家国家级人才市场(如天津、上海、广州等)以及专门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高校毕业生等领域的专业性人才市场,形成了范围涵盖全国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并存的人才服务机构体系。

这一阶段,人才服务机构的发展主要是政府授权委托,但私营人才中介机构也开始出现并且数量不断增加。这个阶段是我国经济发展活力逐步释放的阶段,出现了对人才服务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开始提出市场化经营思路,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市场化经营方面,出现了公共服务与市场化经营并存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顺应当时经济发展形势的结果,对未来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定位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是2002年至2010年,是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初步改革方面。2002年5月,《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出台。这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推动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实现管办分离、政事分离……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现有各类人才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假胯建设统一的人才市场。健全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这个阶段改革的核心强调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公益属性,努力做到“管办分离”“政事分离”,以及处理好公共服务和市场化经营之间的关系。

这一阶段,是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初步改革阶段,对于我国人才服务机构的定位问题是改革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我国的人才服务机构已经逐步完善,私营人才服务机构的市场服务功能逐渐丰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部分功能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另一方面,政府“管办不分”以及公共服务与市场经营混合并存、界定不清的局面不仅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因此,改革迫在眉睫。

第四阶段是2011年至今,是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深化改革阶段。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需要不断探讨与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激进冒进。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我跟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形成基本服务优先、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明确了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要求。

在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地方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以及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实际进行了深度改革。然而,多数地方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被定为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参与市场经营,提供市场服务并获得收益。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的定位看似明确,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我国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的改革进程远没有结束,运用相关理论和先进经验解决我国人才服务机构的困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参考资料:

萧鸣政  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蓝皮书2018》,人民出版社,2019。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