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让我深“悟”痛“觉”

2020-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不老半仙
image.png

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几年以来,一直处在一种自己的焦虑,让世界来消费,最后又让自己来埋单的状态。买了好多书,买了好多的课程,有的看了、学了又忘了,有的买回来就成为了书架上的装饰品,电脑硬盘里的无动态库存,只有很少一部分书看了,也收获了,被启发了,改变了认知和心动。

无论怎么样,知道要进步的人总还是幸运的,七月份大部头共读营推出了韩鹏杰老师的《道德经说什么》,就如同久旱逢甘霖,己所不欲却正中下怀,这本书读了,真的让我深“悟”痛“觉”。

01 “心经”

人生旅途,就如同升级打怪。然而,一路奔波,能够学到的招式大多都是“硬功夫”,见招拆招的那种,很少有人传授你真正的“无招胜有招”的“心经”,有时候你也没那个心思去学。

《道德经》算一个,完全讲的是生而为人,顶天立地的底层逻辑。韩鹏杰老师的书更是从通俗意义上,给我们讲解了《道德经》的一个贴近生活、工作,适用“活”在世上的我们每一个人。在序章里韩老师就讲解了这本书的用法:一是要了解老子其人,古代圣贤中的圣贤,学了准没错。二是这本书应该如何读?书有章读无章,因为道和德是贯穿始终的,但是还要注意道和德本身不能混为一谈,要有先后顺序的意识。三是从这本书是给谁写的,引发出这本书是写什么的?是给当时的士、王、圣所说的,但是在当前知识工作者时代,这个概念就延伸为了所有的工作者、领导者以及领导中的领导者,是全覆盖的。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更加有底气了。

白岩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四分之一《道德经》就可以治天下。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读了启发主要有两点:一是固根铸魂。寻道遵道,做个好“士”。二是在阅读和生活中感受“道”和“德”的形象,内化自己,修身践行。

image.png

02 读享

李笑来的《财富自由成长之路》中介绍了一种让人平静、内心沉淀的方法叫做“坐享”,其实就是冥想。就是让我们的大脑只享受人最本质的生存——呼吸。从而思考“从哪来到哪去”。而在韩鹏杰老师的书阅读过程中,我头脑中闪现的一个词就是“读享”,读者古文经典,还能够是一种享受,就像在高山之巅和平原大地上的我之间打通了一道无形的桥梁,随时随刻都能够到达思想高潮的巅峰一样。这种感受来源于两种体验:

一是连接

韩老师博古通今,但是又不拽“知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解一些生活、文学、物理等各种学科中的典故,使人读之,趣味横生。

比如在第一章中,韩老师说到了一个字“风”,来让人去理解“道”的大象无形,看似无,实则在的一种形象,风(民风、党风、作风、家风)。一下子读起这本书就增添了信心。

二是悟到骨髓

举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韩老师讲到屋子、杯子的例子 。我们盖房子用的砖头、木材、混凝土之类的东西是利,而房子改成以后形成的空间才是用。这个感觉太爽了。由此我便延伸到吴伯凡在《认知方法论》种提到的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我们设计的时候是一个“有为”的行为,要设计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但设计出什么东西、摆出一个什么东西、呈现出一个看得见的东西,都只是手段,真正目的是让这个“无”呈现出来,这才是设计。

我才真正感觉到,我们追求的至高境界应该是“无”,而不是“有”。房子、车子、声望、权力这些有形的东西太多了,几乎遮蔽了我们的双眼,其实等我们真正的掌握了“无”,也就是说,我们都住进去了,房子就是你的了;我们都开上了,车也是你的了;我们被人们信赖了,声望、权力不也就有了吗?目标定得高一点,层级站得高一点,提高我们的认知,改变我们的行为,成长才是王道。

突然有想起了法国著名作曲家德彪西的一句话:

所谓音乐,就是用听得见的音符和旋律,制造出一个意味深长的休止符

真的就是这样,音阶组成的排列组合,都是有形的音符,只有音符与音符中间的落差、间隔才是旋律。

image.png

03 逻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本书整体读了一遍,有些章节读了好几遍,也朗诵了好几遍,读一遍有一遍的感悟。还有一些章节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读到。我想这本书引发我,会将《道德经》作为一本常读书目,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去吸取滋养,体悟改变。7月份读了这本书,大体梳理一下脉络,为以后自己经常去读做一个指引:

一是无,道之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向我们传递了世界的本源-从无到有,有无共生,玄之又玄;世界运行的规律,如何去认识和运用好这个规律,就是有无相生,道法自然;运用好这个规律至上者,就是为无为,则无不治;那这个规律本身的最高等级是什么,是“中”。

二是有无相生,道之道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是反者,道之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就如同韩老师所说,老子讲的都是人们不讲的东西,人们没有大张旗鼓注意的地方,他认为我们习惯了一些事情,但是缺乏反向思维。任何事情,从相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总的来说,道德经是讨论的是一个“无”和“有”的哲学问题,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其实也接触过辩证法、唯物论等哲学概念,所以在中国的国情下,我们如果理解了《道德经》的字面意思,在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就能够非常好的体会到《道德经》的内涵。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的竟然还是老子时代的《道德经》。其实也不只是《道德经》,连同《论语》等古典我们都可以去研究。在那个百花齐放的年代,学派之间互相对立。但是纵观历史,不论哪门哪派,研究的不都是中国问题吗?就像闻一多在《关于儒、道、土匪》中所说的:

所以儒家之反对道家,只是口头的,表面的,不像他对于那样的真正的深恶痛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