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磨难,通过问题学会思考,这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打开方式
随着《少年派》中高考的结束,宠女狂魔王胜男也解脱了,可生活中还有无数的“王胜男”依旧在水深火热中。
在豆瓣,网友“江汉麻木”写下了这样的短评:闫妮饰演的王胜男就是我妈本妈
王胜男对孩子的要求就是: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要管。任何事情我们都可以帮你做好,包括学习计划、报学习班。如果可以替孩子学习,我相信她一定毫不犹疑地冲锋在前。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钱三一的妈妈,她说:她基本不管孩子的学习,都是他自己安排好的。
你或许会想,电视剧的编剧说的话你也信?如果不管孩子,他学习成绩不知道会糟糕成什么样呢。
孩子是需要管的,但是不是像剧中的王胜男那样,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事情都不用考虑。而是像2019年广西南宁理科状元杨晨煜妈妈说的那样:
孩子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能力时,帮助其养成习惯。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定型以后,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可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忽视前期自立能力培养的培养。在孩子应该主动参与自己的事情、锻炼能力形成好的思考习惯的时候,父母硬生生地剥夺了他们这些权利,把孩子养成了依赖性强、不会思考的“大宝贝”。这严重影响孩子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
针对这个普遍的严重问题,在《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书,作者【美】琳达.斯威特兰 罗恩.施托尔伯格 犀利地指出父母之所以会忽视自立能力培养的几大原因,并针对原因为指出了正确的养育方式。
两位作者达琳.斯威特兰和罗恩.施托尔伯格都是美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医生。其中达琳专攻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疏导,在理疗儿童和家庭心理疾病方面极负盛名。
一 不要让你所谓的爱变成孩子前进道路的绊脚石
父母爱子是出于本能,但是爱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用错了会阻碍孩子的前进步伐。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父母容易掉入的五大“爱”的陷阱,分别是:解救陷阱、火速陷阱、压力陷阱、给予陷阱和负罪陷阱。
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问题:
1.不忍心看到孩子被困难围住,火速替他解决问题。
作为父母,当你看到孩子被周围的小朋友“欺负”时,是不是忍不住要替孩子讨回公道?
当看到孩子笨拙地整理自己的床铺时,是不是忍不住亲自上阵帮他整理的又快又有型?
当看到孩子为一道数学题愁眉不展的时候,你是不是忍不住想告诉她你的解题思路?
只要符合其中一种情况,都说明你已经陷入火速解救孩子于困难的陷阱。
2.攀比心理强,总怕孩子落后
在养育孩子上,非常火的一句话是: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每个家长都非常拼命。从两三岁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早教、英语、舞蹈、美术、跆拳道……
尤其是在看到周围的小朋友基本都有一个特长班,而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那就焦虑感会更加强烈。于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都给他报个班。
这样的情况是不是你也不小心中招了呢?
3.总想给他最好的物质,折损了精神需求的培养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即使刚开始拒绝他的要求,但经不起孩子的撒娇请求,于是两三个回合之后还是妥协了。
一旦形成规律,不自觉的把孩子养成“要什么得什么”的惯性思维。他们会认为,我想要的父母就一定会满足我,殊不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自己。
以上几种都是家长常犯的毛病。要知道那不是真正的爱,这种爱会剥夺孩子应该拥有的成长机会,而这种机会一旦错过,想再弥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书中,作者指出:
突破限制,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孩子该干的事。家长和老师的使命是设定限制、恰当地引导孩子实现愿望。
二 具体来说,在育儿的路上父母应该持有以下的理念:
1.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麻烦的时候,忍住别插手,先让孩子自己试着解决
忍住,不插手孩子的事似乎是一件比较难做到的挑战。尤其是在孩子小时候,每次看到她自己吃饭时,把饭菜弄的到处都是,就忍不住想喂他吃完。仔细想想,之所以忍不住是因为那个残局收拾起来麻烦,所以才喂他吃完。这不是帮孩子,是帮自己,同时还毁坏了一次孩子锻炼自己养成自理能力的机会。
这是爱吗?
2.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努力的过程上
作者提出的这条建议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威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不谋而合。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跟上时代的步伐,遇到问题专注问题,让自己时刻学习和进步。
我记得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作者讲述了小林老师让他们学韵律操的故事。
小林老师不会批评那些刚开始做的不好的学生,而是跟他们讲好了规则之后,带着孩子们按照自己舒服的方式一遍遍地愉快地练习。
刚开始孩子们都会手忙脚乱,但在小林老师的鼓励下通过一次次练习,最终韵律操被孩子们掌握了。
不强调结果,让孩子在一次次的错误不断纠正自己,逐步成长。
3. 学习成绩不是唯一,全面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是王道
学习成绩好坏决定不了一个人是不是成功。作者通过采访专家,发现,成功的人都有以下的特质:
变通或者抗压能力
内在动机
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意志
良好的社交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
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批判思维
勇于承担责任
回头想想《少年派》中,王胜男似的家长,除了让孩子好好学习,什么都不让她做。活生生让孩子错过了很多锻炼自己各项能力的机会,是在是可惜。
不要感觉夸张,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姐就是一个标准的王胜男似的家长。除了学习,她不让女儿做任何事情,就连洗衣服这样的事情到现在她也一直在帮孩子做。孩子现在已经初中毕业,马上要读高中了。有时候也会听她抱怨,这么大了连衣服也不会洗。
我听到这话忍不住替孩子打抱不平,你从小都不让她做,她怎么可能一下就洗到达到你要求的干净标准?
很过父母都会犯这样的错,想让孩子立马会熟练掌握某项技能,而之前又不会给她任何锻炼的机会。他们就是想一口吃个胖子。
父母是一个不经培训就上岗的职业,而且终生在职。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走弯路是避免不了的,但如何从弯路上拐上正道也是必须要不断学习的。学习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跟周围的优秀父母请教,可以听专家的讲座,还可以通过书籍向那些致力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习,如这本犀利地指出父母以爱之名,剥夺孩子锻炼成长的《让孩子学会思考》之书。
要牢牢记住: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和步伐。揠苗助长起来的孩子经不起生活的磨砺和摔打。从小放手,让孩子经历该经历的磨难,通过问题学会思考才是孩子应该有的健康成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