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明帝驾崩章帝立 定远侯以夷制夷
刘炟:(56年-88年4月9日),东汉第三位皇帝,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为贾贵人。
永平三年(60年),刘炟被册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75年9月5日),继承大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实现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1527/501793e7bd6561d5.png)
陈睦:东汉明帝时期官员,官至西域都护。汉明帝中元十八年六月,焉耆和龟兹两国起兵攻打西域都护,陈睦的部队全军覆没。
黎弇:疏勒国最高军事长官,都尉。
谷吉:(?-前45年),西汉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谷吉在汉元帝时任卫司马。汉元帝初元四年(前45年),匈奴郅支单于派到汉朝的侍子由汉朝送回匈奴,谷吉奉命护送出使匈奴。御史大夫贡禹等主张将侍子送至边塞就回来,谷吉上书,愿送至单于庭,以表示汉朝的信义,谷吉最终被郅支单于所杀。谷吉的儿子就是谷永。
魏绛:(?—前552年),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魏绛在执法上严毅方正,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是一位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他最大的贡献是提出并实施和戎之策,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汉族争取团结少数民族的先例。
白霸:东汉时龟兹王。白霸原是汉朝侍子。永元三年(91年),汉和帝纳西域都护班超建议,封白霸为龟兹王。派司马姚光送他回国。班超和姚光一起胁迫龟兹,废除原国王尤利多立白霸。
徐干:字克振,东汉平陵人。素与班超志同道合。永平十六年(73)班超赴西域时,一再请求辅佐班超。到西域后,初为假司马,曾率千余人击蕃辰,斩俘千余人,升为军司马。又辅助班超大破大月支。经营西域30余年,使西域50余国归附汉朝。
乌孙国:乌孙国是西汉时由游牧民族乌孙在西域建立的行国,位于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立国君主是猎骄靡。乌孙文化时期是前300年-300年。东汉的明帝、章帝年间,乌孙国仍然由大小昆弥分治,国势衰弱,《汉书·西域传》:“两昆弥皆弱”。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1527/93f0192636c0418c.png)
甘英:字崇兰,东汉人。曾于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条支国西海(今波斯湾)受阻返回。为汉朝最早到此地的使者。归言山川形势,丰富了中国对当时中亚的认识。
![](https://img.haomeiwen.com/i4911527/4f03cbfac41205b1.png)
白虎观会议: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东汉章帝时召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和诸生在白虎观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
三纲六纪:《白虎通义》在继承先秦尤其是西汉儒生社会秩序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变迁提出了“三纲六纪”思想,发展和完善了儒家的社会秩序观。“三纲”构成社会秩序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六纪”是对“三纲”所规定的社会秩序进行进一步地完善补充。将儒家着重调整的社会关系由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延伸到以君臣、父子、夫妇为主,包括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在内的九种关系,进一步扩大了社会控制的范围。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初六日,汉明帝去世,皇太子刘炟即皇帝位,时年十九岁,是为汉章帝,尊嫡母皇后马氏(明德皇后)为皇太后。刘炟生于建武中元二年(57年),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母为贾贵人,是马皇后的同父异母姐姐的女儿。永平三年(60年)二月十九日,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三岁。刘炟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很受父亲汉明帝的器重。
永平十八年(75年),汉明帝驾崩,焉耆(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国乘汉朝大丧的机会,围攻西域都护陈睦,将其杀害。班超孤立无援,而龟兹、姑墨(今新疆温宿、阿克苏一带)等国也屡屡发兵,进攻汉朝属国疏勒。班超与疏勒王忠互为犄角,首尾呼应,在盘橐城据守。虽然势单力孤,但仍坚持了一年多。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刘炟即位,朝廷认为陈睦已死,担心班超独处边陲,难以支持,于是下诏命班超回国。
班超受命将归的时候,疏勒举国忧恐。都尉黎弇说:“汉使如果离开我们,我们必定会再次被龟兹灭亡。我实在不忍心看到汉使离去。”说罢,便拔刀自刎而死。班超率部至于阗,于阗国王和百姓都放声大哭,他们说:“我们依靠汉使,就好比孩子依靠父母一样,你们千万不能回去。”不少人还抱住班超的马腿苦苦挽留。班超见状,自知于阗父老决不会让他东归,而他也想留在这里,完成他立功异域的宏愿,便决定暂不回朝,重返疏勒。疏勒有两座城在班超走后,已经重新归降了龟兹,并且与尉头国(今新疆阿合奇)联合起来,意图造成大乱。班超将反叛首领逮捕,又击破尉头国,斩杀了六百多人,才使疏勒再次安定。
建初三年(78年),班超征召各属国士兵一万多人攻破姑墨国,斩杀了七百人,将龟兹孤立。
建初五年(80年),班超上书给章帝,分析西域各国形势及自己的处境,报告了要趁机平定西域各国的主张,他说:
“臣曾经看到先帝想大汉再次打通西域,因而往北进击匈奴,向西域派出使者,鄯善国和于阗国当即归附大汉。现在拘弥、莎车、疏勒、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又愿意归顺汉朝,共同出力,攻灭龟兹,开辟通往汉朝的道路。如果我们攻下了龟兹,那么西域尚未归服的国家就屈指可数了。臣心中独自思量,臣原来虽然只是个军中的小吏,但却很像谷吉那样在远方为国效命,像张骞那样在旷野捐躯。从前魏绛只是一个小国的大夫,还能与诸戎订立和盟,何况臣今天仰承大汉的声威,难道不能竭尽铅刀一割的作用吗?前汉议论西域形势的人都说只有打通了西域三十六个国家,就称得上折断了匈奴的右臂。现在,西域的各个国家,那怕是极边远的小国,没有不愿意再次归附汉朝的,大小国家都十分高兴,自愿进贡的络绎不绝,只有焉耆、龟兹二国不服从我们。臣先前曾和三十六个部下奉命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危困,自从孤守疏勒以来,至今也已经五年了,对于西域的情况,臣较为熟悉。曾经问过大小城廓的人,他们都认为依靠大汉与依靠天一样可靠。由此看来,葱岭的道路是可以打通的;葱领一通,那么就可以征服龟兹了。现在我们应该封龟兹国的侍子白霸为龟兹国王,派几百名步骑兵护送他回来,与其它各属国军队联合作战。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擒获现在的龟兹王。用夷狄来攻夷狄,这是最好的计策啊!臣看到莎车、疏勒两国田地肥广,草茂畜繁,不同于敦煌、鄯善两地。汉朝在那里驻军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不须耗费国内的财力物力。而且,姑墨、温宿二国的国王又全是龟兹国所册立的,既不是那两国的人,就会进一步相互对立和厌弃,这种情况必定会导致反叛和出降,如果这两国归降我们,那么龟兹自然就可以攻破了。臣希望朝廷发下臣的奏章,看能否参照办理,如果万一获得成功,臣就是死了又何恨之有?臣下区区之身,承蒙上天的保佑,暗中希望不至于马上就死,能够亲眼看到西域回归、陛下举起预祝万寿无疆的酒杯,向祖庙报功、向天下宣布喜讯的日子。”
建初六年(81年),班超在疏勒上书章帝,请求派兵支援,降服龟兹,实现“断匈奴右臂”的战略意图。章帝支持班超的计划,征集吏士前往。适时有平陵人徐干自告奋勇地到朝中上书,愿意立功异域。章帝大喜,即命令他为假司马,率领一千多人组成的远征军,西去驰援班超。在西域诸国中,乌孙最强大,班超又请求章帝,遣使慰问乌孙国王。章帝同意了班超的请求,派遣使臣去往乌孙。乌孙国王非常高兴,于建初八年(83年),派遣使者回访汉朝,表示友好。在西域,汉朝得到这样一个大国的支持,章帝觉得非常称意。于是他提升班超为将兵长史,授予他代表东汉政府在西域行事的权力。由于同汉朝中央政府保持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由于乌孙的内附,使班超在西域的威望大增。西域诸国都愿意受班超的节制,这样就为以后的帝朝东汉政府再次打通同西域的密切交往铺平了道路。
永元七年(95年),朝廷为了表彰班超的功勋,下诏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后人称之为“班定远”。
永元九年(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率领使团一行从龟兹(今新疆库车)出发,西行至疏勒(今新疆喀什),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大月氏至安息(即波斯帕提亚王国,今伊朗境内)都城和椟城,后历阿蛮、斯宾、于罗,而抵条支(今伊拉克境内)。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欲渡。安息西界船人对他说:“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一二岁者,故入海皆赉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安息国王一口咬定说到罗马必须渡海而且正常出海要坐三年船并且各种危险。甘英听罢放弃西行。返回时,转北而东,行60余日抵安息,然后取道木鹿和吐火罗东还。
刘炟在内政外交上都很有成就,等国家安定后,他就将精力放在自己喜欢的儒学上面了。
东汉初年,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岐异。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确立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为了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学与谶纬之学进一步结合起来,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依议郎杨终奏议,仿西汉石渠阁会议的办法,召集各地著名儒生于洛阳白虎观,讨论五经异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虎观会议.这次会议由章帝亲自主持,参加者有魏应,淳于恭,贾逵,班固,杨终等.会议由五官中郎将魏应秉承皇帝旨意发问,侍中淳于恭代表诸儒作答,章帝亲自裁决。这样考详同异,连月始罢。此后,班固将讨论结果纂辑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这次会议肯定了“三纲六纪”,并将“君为臣纲”列为三纲之首,使封建纲常伦理系统化、绝对化,同时还把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与儒家经典糅合为一,使儒家思想进一步神学化。
东汉初期,光武帝和明帝对王室宗亲都采取严厉的抑制措施,章帝目睹了父亲对亲族大臣的严厉政策,在自己做皇帝时,采取了宽仁的政策,大概是和养育他的马皇后身上学的吧。
汉章帝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50余条。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汉章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这时思想也比较活跃,如王充等。此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章帝还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称藩于汉。因为明、章两代大体承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很大的成就,故史称“明章之治”。但由于过分抬高儒教,致使一些官员求虚丢实,开始腐败。而且章帝过于放纵外戚,导致汉和帝时期外戚专权,种下了日后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