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竟然是个一无是处的失败者?我也是。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20人  satoshikunn

1、成功者的拥趸,没有资格失败

大半年的时间,我都在处理自己的焦虑,学着与自己和解。

今天才发现,其实我一直容不下的,是那个“失败的自己”。

坚信成功学的我,向往着名利双收的人生,认为虚荣没什么不妥,说得好听点,叫有上进心。空闲下来,脑海里飘动的音符都是“我要赚钱,赚钱,钱”。

和所有的人一样,对于成功的人,我会用狂热的滤镜放大他们的卓越;对于失败的人,我甚至不去评论,觉得不值一提。

正因为是这样的人,就特别怕自己是个失败者。

2、我真是没用

而带着我应该成功的想法,我被这个世界磕得头破血流。

怎么磕的?

攀比。

这个同事买房了,四室一厅,满室阳光;

那个同学赚钱了,创业几年,亿万富翁;

那个朋友升职了,上市公司,项目总监。

看着朋友圈里的风光无限,我丝毫不气馁,起码有一点比他们走得远——全世界数我最没用。

说焦虑,那是安慰自己;说绝望,那是生命的底色。

一遍遍地体会着梭罗的那句话,我们在平静的绝望中度过了一生。

书里说,你应该懂得感恩,感恩会带来更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的人,是得不到祝福的,因为上帝只救自救之人。

人的情绪只有两种,对过去的羞耻,对未来的恐惧,唯独没有当下。

哭着喊着我要保持正念,却还是被羞耻和恐惧拐走,在习得性无助中,沮丧、自责、无望。

自动接受了“我是一个失败者”的判决,稍一走神,自我惩罚启动,开始凌迟内心,直到它血肉模糊。

3、你恐惧的失败到底是什么?

我在绝望中摸爬滚打了这么久,却从来没思考过,我到底在绝望什么。

 “我是一个失败者”,这么刻薄的自我诅咒,到底是谁说的?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的状态是失败?什么样的状态就不是?

对失败的恐惧,与对死亡的恐惧一样,不敢想,更别提放在桌面上分析了。

其实,失败是人生的常态。

《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他的创业时光:“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最怕自己老了,回忆人生时说,“我爬过的山,只有早高峰”。

所以,我们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目标,获得短暂的成就感之后,朝着另一个更大的目标迈进。

野心,就这样被见识喂养得越来越大。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点都不过分。

陌生领域,初来乍到,我们难以越过前人用时间堆砌的护城河,挫败感随处都是。

你尽心尽力地努力了几个月,还是输给了对手,除了“我真没用”这种习惯性结论,咱还得说出点新东西。

全力以赴不代表一定能赢,如果早知道会失败,你还决定去做,那就是另一回事。

如果你想不断攀越更高的山峰,跨过人生的极限,从终极意义上讲,你的宿命就是失败。

错误和失败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学习失败的真正目的在于,面对它,接受它,解决它,放下它,然后从中成长,让自己以后生活得更好。

学习失败的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失败、接受失败、解决失败、放下失败,而不是避免失败,因为任何人都避免不了。失败几乎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拒绝失败,就是拒绝生命本身。

看到一本好书,由衷地感激,在心理最艰难的时刻,遇到如此强大的情感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