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音师》:一部带你玩转美瞳世界的电影。
1. 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名为《调音师》的法国电影,非常精彩。那部电影讲的是,假装盲人的天才钢琴调音师阿德里安目击了一桩谋杀案后发生的故事,影片以极具创意的镜头和紧扣人心的情节闻名,是关于一部自我伪装与道德困境的故事。
所以,我在看这部最新的印度电影《调音师》的前半个小时,都先入为主的以为,这不就是翻拍吗?
然而,我大错特错。
在镜头语言上,两部电影可以说不相上下、平分秋色,但在镜头语言背后的深刻的导演意图上,两者可谓大相径庭。
这部印度的《调音师》讲了什么呢?
A.一个印度社会底层年轻人,通过不择手段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后编了一个全是谎言的故事给喜欢的女孩听。
B.一个充满梦想的钢琴家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遇到的关于人性关于道德困境的挑战,尽管他犹豫过,最终还是选择回归善良,并得到了与此相应的回报。
非常抱歉,我不能给大家一个确定的答案,因为在我看来,这两种,也许还有更多版本的故事,都是合理的,都是说的通的。
What is life?It depengds on liver.
什么是生活?取决于生活者。什么是真相?取决于你是谁。
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牛的地方,艺术性上的突破。故事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如何讲这个故事的?把叙事蒙太奇手法用到极致。
一般来说,在叙事手法上,打破传统戏剧的叙述原则也好,摆脱时间束缚也好,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故事清晰明白,逻辑连贯,主题连续。
但,这部电影做了完全相反的事情。
他用多重的叙事手法,想办法让故事不清晰,不明白,不连贯,不易懂,甚至超出观众的接受范围。人称叙事意味着这部电影的叙事格局,意味着创作者与观众的对话方式。所以,其实导演的野心也根本并不在于讲明白一个故事,而是,让我们在从断裂的逻辑线探索真相的过程中,重新更深刻的理解人心和人性。
2.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
电影一开始是倒叙,一开始就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交替,而这,也正是造成诸多争议和不同理解的开端。
何谓第一人称?就是主观的,以“我”为依据。
何谓第三人称?就是客观的,非常直接的,甚至可以说是上帝视角的模式。
那么,在一部全片都是以男主主观视角为展开的影片中,所有的话都是他想让别人听到的,我们怎么找到绝对客观的事实?
所有有女主在的场景,全部都是事实。
所有有第三方在场且有对证的视角,全部都是事实。
第一个转折点,男主没有瞎。
第二个转折点,男主真的瞎了。
第三个转折点,男主复明了。
首先来看,第一个转折点是怎么产生的?
1. 从女主送男主回家把美瞳取下来开始,邻居小孩知道了。
2.从西米到男主家,故意给男主下套开始,西米知道了。
3.从女主被男主叫到家里,小孩给她看视频开始,女主知道了。
我们看到在这个转折点,第3部分一定是真的,因为第3是真的,所以第3的视频也一定是真的,所以1和3一定是事实,2部分存疑。
再来看第二个转折点,男主真的瞎了。
直接参与的人有哪些?
1. 西米,因为是她下的毒。
2.警察,是西米告诉他的。
3. 三个小摊贩,因为他们试图卖他的肾,要他的命。
然而,在这个转折点,这些人全部都死无对证。所以,1、2、3全部可以打问号。造成理解不同最关键的分歧点,也就在于这一转折点,男主到底瞎过吗?就算真的瞎过,那他到底是什么时候恢复的?因为这一部分,完全有理由可以怀疑全部是男主为了洗白自己杜撰的。
他怎么恢复的?为什么复明了以后,还要在女主面前装瞎?
根据此点往前看。
西米杀丈夫的时候,有三个人在场,分别是:男主、西米、警察。
西米杀老太太的时候,有两个人在场,分别是:男主、西米。
西米要杀男主的时候,有两个人在场,分别是:男主、西米、盲兔。
故事可以造假,但,在场证明造不了假。在客观的存在的在场证明下,我们有理由不限制任何一种主观想象。电影呈现的男主想象,只是其中的一种。
也就是说,既然都在场,为什么不能是男主和西米一起杀了丈夫?
也就是说,既然都在场,为什么不能是男主和西米一起杀了老太太?
男主早不去,晚不去,非要女主杀老太太的时候,正好到了?如果是编的,他为什么要编这一段?因为他在场这件事,是不争的事实,警察局备案造不了假。
更何况,有一个很关键的场景,女主去男主家的时候,西米光着身子是不争的事实。后面的解释都是男主解释给女主的,她不在场的时候的隐情,而这些隐情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一个出轨渣男想要哄好女友的套路和谎言,他一定要找一个自己没有背叛的理由-----他被毒了。
男主那么聪明而且在亲眼目睹了西米蛇蝎心肠之后,他还吃了供品?西米那么坏一女的,突然就心软了,不杀男主了?而且根据黑心医生所说 的,其实只是视网膜发炎,完全可以医,所以,西米这女的在对待男主时,突然就智障了?就算西米在供品下的药,她就是突然不走心,不太会百度,按照她的视角,她也会认为,这个毒能让男主瞎,但就算瞎了他还是可以讲话啊,就这样还敢开门让女主直接进门?男主那个时候还能叫醒一点,万一药效还没到呢?万一他就开口说话了呢?西米如果真的下毒,保险起见,为什么不直接不开门?按照男主说法,西米没想害死他,那西米当天走后,他就完全有充分的时间向别人求助,就算女主挂了他电话,他那么大个人,还能没办法?
最最重要的,中间穿插的一个第三方细节镜头,猫喝了咖啡,没有死。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镜头,影片停留了很久,我们可以明白的看到,在马桶里的男主,是一只眼睛灰了,另外一只眼睛还没有完全失明,这个镜头呼应了影片结尾的,那只,只有一只眼的兔子,也是这样。
男主说,是我朋友带我来的伦敦,可是,他在前面编故事的时候,也亲口说了“我没有任何亲戚、朋友”,那他到底怎么来的?一个警察局局长每天吃16个鸡蛋不长脑子吗?被关在电梯以后,自己开枪把自己搞死了?
还有一件事,男主习惯性的用动物,用身边熟悉的东西撒谎。比如,在警察局准备报案,用他的猫打掩护;再比如,丢掉的手杖找回,结果特写了手杖上的盲兔。如果男主真的瞎了,并且事实如他所说是“兔子救了他”,那么他是怎么能看到,并且具体到惟妙惟肖的把兔子刻到了手杖?
还有导演在前期做的细思恐极的铺垫。男主装瞎,是为了获取残疾人的特权和对艺术的更高造诣。男主装盲人用的隐形眼镜,是一直随身放在他的上衣口袋......
我自己相信的版本是,男主只编织了最后一段谎言,刻意隐瞒了自己谋杀了西米的事实。就像那只替他谋杀了西米的盲兔一样,一眼紧闭,一眼混沌,看不见世界也看不清自己。
但以上这些参考疑点,完全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尊重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对电影的二次创作。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真相本身并不重要。
我们听到的一切只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
无论你是那种推理,那种逻辑,最后我们都会殊途同归,至向同一个聚合点:人,真的没那么简单。
3.真相以外的内容是什么?
是讽刺。
追求soulmate的女主,其实只是止于表面肤浅的了解。
新闻也好,拍视频的窥探隐私的小孩也好,媒体在这部电影是一个笑柄。
警察局局长其实是杀人犯。
一个演员西米试戏的内容搬到了生活。
警察太太长舌看热闹的预言“这女的肯定有情人”,却没想到这个情人是自己的丈夫,鼓励丈夫“这案子破了你肯定升官”,却没想到这案子要是真破了,他丈夫就完蛋了。
追求艺术的男主,其实只是在成功后,把成功当做了不起的除臭剂,带走所有过去的味道,他伪装的,躲在墨镜背后的那个自己,永无天日。
是欲望。
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特写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食物镜头,一组接着一组快节奏的剪辑,不由得让我想到另外一部著名电影《饮食男女》,以及那句著名的台词,“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很多时候,蒙蔽我们的不是假象,而是自己的执念。
心盲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