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修行次第之一】
学佛是为了自己的生命

首先这个题目自然是学佛。如果说我们没有学佛这个概念,或者自己没有信仰的话,那后面我们的谈话基本上就没什么作用了。对没有信仰的人来说,在他的生存范围或者生活范围里面,都完全没有必要去讨论学佛这个话题。但是我们今天在这儿,大家都有信仰,因此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题目,让我们可以讨论学佛。
学佛跟一般的情况一样,即使不学佛学其他的,从小到大学的这些东西,或者说自己一辈子所做的努力,最终是为了谁呢?都是为了自己,换句话说,为的是自己的生命。同样的,我们学佛也可以这样理解:学佛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接触佛教修行的时候会想:学佛应该是无所求的。我们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是这个无所求的概念,放在学佛的总体上理解,是不太对的。
学佛的内容里面有无所求的部分,或者说有无所求的元素,但是这是在某一个阶段的修行方法,不是全部佛学的内容。如果上学是在一种无所求的状态去,可能就学不出好成绩。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假如认为事情我会照常去做,但是我的心里面没有什么所求,如果把这种想法认为是一种境界,是不正确的。同样,在学佛开始的时候也把学佛理解为一个无所求的过程,很可能也学不出成绩来。只有有目的、有想法地学习佛法,才是正确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佛必须有所求。
接下来怎么理解“学佛要有所求”这句话呢?我要有所求,就是说,所求的是外在事物,比如要完成的作业,“我”是为了完成作业的人。这与盖一栋房子的“房子”与“我”关系不一样。我盖一栋房子,我是工程师也好,建筑师也好,或者工人也好,我就是一个作者,我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建造这个房子而已;不需要考虑“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但学佛首先要考虑“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佛经有一个说法叫“反观自照”。就是说,我们原来是用眼睛去看外面的这个世界,但是学佛要首先反转来观察自己。
——堪布土丹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