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穗文刊谈写作读书

品读经典,学习散文写作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705人  嫣_然
文/嫣然

记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联系"。经典作品的阅读和研习,就如扎根在肥沃的土壤,经过时光的洗礼,阳光雨露的滋润,终会让写作之花悄然绽放。

散文的创作首先要用心去写,它就像作者在说话,说人话、说家常话、说实话、说中肯的话、说有个性、有水平的话。纵观先秦到清,从孔孟到唐宋八大家,每一篇散文都是经典,每一章都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诚意。

他们的作品中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矫揉的构造,朴实明朗,字里行间或抒发情感、揭露人性、反映现实,或暗含哲理,将人、景、物、事、情、理娓娓道来。文章浑然天成,融合得恰到好处,就如一块上好的玉,文心雕着龙。

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创作

典型事例+侧面烘托。《史记》中的列传,实际是一部写人的散文集。初读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就被深深吸引,信陵君的贤能、礼贤下士的形象通过窃符救赵、却秦存魏等两件典型事例的描述跃然于纸上,再通过侯生、朱亥、毛公、薛公等士人的侧面烘托,信陵君的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祭十二郎文》亦是如此。

挖掘新颖角度。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从六一这个人名着手,“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表现出了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悠闲自得,不再贪恋功名。

寓言拟人或拟物。韩愈《毛颖传》及鲁迅《螃蟹》,一个将毛笔拟人,一个将人拟物,前者写出了作者年老后被弃,郁郁不得志;后者揭示了黑暗社会中的人吃人。不为人知的一面经过此种形式来反映,不得不让人看了后拍案叫绝。

经典作品中的写景创作

虚实结合+寄情理于景。苏轼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成为千古绝唱不无它的道理,文中将江上的夜景写得如在仙境、美轮美奂,阐述了生命永恒之真理,还表现了诗人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后赤壁赋》诗人梦到骑着仙鹤的道士,醒来已不见踪迹,暗含着一股人生理想、事业不能实现的苦闷。

无形寄予有形。欧阳修《秋声赋》可谓妙笔生花,有声之秋和无声之秋相对照,运用比喻波涛、金铁、行军,描绘出了捉摸不见的秋声状态,将秋色、容、气、意表现得淋漓尽致。继而笔锋一转,从阴阳、五行、音律等方面阐明了秋的各种寓意,结论通过草木无情和人的灵性对比,说明道理“思其力所不及,忧其智所不能”,真得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天人和一。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首屈一指。作品中能将自己的心灵沉浸到闲适恬淡的情境里,获得一种平衡、和谐的感受。文章如田园诗一般,淡雅而自然,婉转而流畅,全文贯穿一个“乐”字,读来让人情不自禁沉浸在这种美好的山水之间。

经典作品中的写物创作

移情+对比。将人的主观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物人一体。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通过对比牡丹、菊花,引出莲的高洁,秀丽芳姿、清逸超群,从而让作者以莲自喻,在污浊的社会里,宁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托物言志。刘禹锡的《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所破旧的茅屋因为有道德高尚的人也可以传播芬芳,远离尘嚣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这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隐居生活实在让人向往。此篇文章借陋室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

经典作品中的义理创作

广征博引+说古论今。义理创作要运用论据来充分说明自己的观点。韩愈的《谏佛骨表》中心论点是“佛不足事”。作者借用大量历史史实,证实事佛有害。汉以前即使没有事佛,天下太平,帝王高寿。魏晋到隋事佛,反而天下大乱,朝代更替频繁。

同时,用先王之教与先王立法作为理论依据,对比本朝皇帝的事佛态度,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使作者之立论更加有说服力。

寓言故事含蓄说理。庄子的《逍遥游》是其代表作之一,神奇的想象和生动的寓言故事,让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第一部分用大鹏、寒蝉与小灰雀的故事来告诉人们只有无功、无己、无名才能达到绝对的自由。逍遥的境界,即是在于认清自我、追求人生的真我,以求逍遥。

不管写人、景、物还是说理,很多时候,几个方面是融合在一起的,形散神不能散,文章得传达一种主题和感情或者道理。学习散文写作,最便捷的方法便是研习经典,古代散文经典作品中还有很多特色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期望求得弱水三千中的一瓢饮。


 我是嫣然,红尘里驰骋,寻世外古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