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5 - 怎样正确使用OKR?
职场待过后会发现一个共同现象:每位领导都希望下属带着忠诚,并鸡血满满地工作。不管你目前所做的项目是否真的令对方动心。为了让下属达到每天能量爆棚的状态,绩效考核这个工具就被应用得遍地开花。
然而细细观察绩效后的结果,认真总结后,无非大致两种情况:一种是员工为顺利达到绩效目标,给自己定的目标每每都留有余地;另一种是企业用来核算绩效工资或为后期人员优化做铺垫。显然,这与最初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有点背道而驰。
是什么导致这个结果呢?是KPI\OKR这些考核工具的错吗?不,它们只是我们使用的工具而已。我想究其原因,最终还得追溯到使用人自己。拿最近很红火的OKR来说吧,大家的一贯做法是:直接按照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并制定出关键指标,然后定期给指标评分。最终OKR很悲伤地被沦落为改了名的KPI。
到底怎样才算正确使用OKR呢?
首先我想解释什么是OKR?它的全拼是: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和关键结果)。从它的命名,我们可以清晰看出OKR的核心是 - 制定目标,及目标对应的关键结果。
到底怎样的目标才算好目标?这里的目标要求能激发人员内在动力;是一个可能并非季度能达成的目标;是一个即使你使出浑身解数,可能依然完不成的目标。或许你会反问:不是说跳一跳、够得着的才算好目标吗?对,我也有相同疑问,或许正因为这个高目标是难以达成的,所在在评分上不要求你100%,只要你及格就行。同时或许因为这个目标的出发点是激发人们内在动力,为让大家敢于定目标,所以OKR的考核并不与绩效工资相关。
怎样的结果才算好KR呢?从性质上讲,它必须能回答“怎样才算达成了目标”;从类型上讲,它分为基线型、度量型、里程碑型等。基线型主要用在第一次使用指标,且没有合适的基线数据参考时,是一种尝试,为后期指标的调整做铺垫。度量型分为正向度量型和负向度量型,如:增加10%,即为正向度量型;减少10%,即为负向度量型。里程碑型,如:目标是在多个国家发布推送功能,里程碑型的目标可以是:在加拿大和另两个国家发布推送功能;从程度来讲,它必须是跳一跳,够得着的指标,目标可以是定性且远大的,关键结果需要有落地性。
在实施OKR时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应取得高层的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后期推行。因为即使像谷歌这么高效、伟大的公司,在践行OKR时,依然遇到很多困难,所以为了更好地将其执行下去,预先取得高层的支持是必须的。
其次,注意它的推行范围。可以先从小的试点开始,然后再慢慢扩大到整体;可以从公司、部门层面,再慢慢拓展到个人层面。如果一开始就想一口气吃成胖子,最后的结果可能变成不了了之。
再次,每个KR都指定相应人员负责跟进、汇总等工作。如果大家集中管理KR,最后可能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局面。
再次,注意每周的跟进。即使公司再缺钱,也要做好每周五的绩效跟进派对。因为此时是大家集体参与,提升个人主人翁精神的很好机会。如果公司员工较多,可以按部门举行。
话说到这,我了解的OKR基本上已经书写完毕,或许你会提出一个疑问:OKR不跟绩效工资挂钩,后期核算提成时没有依据怎么办?或许这是两个问题,在你制定提成时,多少业绩能拿多少绩效工资便已确定。无非你需要考虑的是怎样将提成的目标与KR结合。我想只要在思考KR时,注意关注到运营和销售指标即可。
对于OKR的运用,目前我也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践行,希望以后有机会尝试新理论正确的姿势、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