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匆忙的旅行

2020-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静待花开1975

   

        批阅学生作文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尽管是写自己有经历、有体验、也有感受的事情,学生依然写的跟头马趴,不成样子。除了底子薄、写作能力弱之外,导致这个结果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写的太匆忙,来不及认真构思,仔细斟酌,匆忙上路,让他们的习作详略安排不当,重点不够突出,更别说文从字顺了。

        我一直跟学生强调,一篇文章,从构思到落笔,不能超过十分钟,从落笔到结束,不能超过四十分钟,否则上了考场,就有答不完题的危险。这个经验之谈不是我总结的,而是一线教师经过很多课堂实践后得出的一致结论。只是我忘了,这个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标准,对写作能力欠缺的学生而言,是很难做到的。要想做到,就只能没想清楚就动笔,没拎清轻重就下笔。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一篇作文,习作质量就无法考虑了。

        批阅了近四十篇作文,用心写、写得像样的只有一篇,其他作文惨不忍睹。我不禁开始问自己:这样匆忙的写作,确定是有效的吗?我需不需要停下来,看看孩子们走过的地方,留下的痕迹,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调整一下节奏,然后再继续往前走?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功利,因为走的匆忙,很多孩子跟不上节奏,所以最终只能掉队。是的,教育走的太快,所以灵魂就跟不上了,这是教育的普遍现象,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无从把握的无奈和悲哀。

        好的教育是一场牵着蜗牛去散步的缓慢旅行,要领略沿途的风景,不能走的太快。这个道理,一线教师都懂。但遗憾的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慢不下来,非但自己不能慢,还必须快马加鞭的催赶着学生往前奔跑,于是,跟不上节奏的孩子越来越多,最终只能掉队,越来越差。

        我们不难发现,匆忙赶路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比如背诵,重复三至五遍,只能保证绝大多数背会,背不会的,就只好放弃;比如写作,规定一学期写八篇,四十分钟必须完成一篇,为达到量的要求,只能不顾质量的完成。因为一旦慢下来,完不成规定的数量,就有触犯底线的危险。可回头想,这样匆忙的赶路,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教育吗?

        今年,我带的平行班,学生整体水平较弱,无论我多么严格的要求他们,他们始终完不成我规定的学习任务,逼急了,就开始应付差事。最终的结果就是:我费了老鼻子的劲,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个结果常常让我陷入焦灼,不知道该怎样调整,才能让孩子们跟上我的步伐。曾经也想过慢下来等,但终究是不敢,毕竟,那么多班级同时上路,落在后面是很让人着急的事情。可跟着大部队走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除了跟头绊子的勉为其难,再没有任何意义。

        必须慢下来,否则结果会越来越糟糕。教育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于任何一趟旅行,急不得,更不能赶路。

        慢慢的走,才能欣赏啊。教育这条路,是不能匆忙的旅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