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论语|开口见仁心

2024-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陆颜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孔子《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怎么样才是仁。孔子说:“做到仁心的人,他说话非常缓慢严谨。”司马牛说:“说话缓慢严谨,这样就算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啊,怎么样才算是说话缓慢严谨呢?”

一把刀的刀刃切不了东西,切起来也只能很缓慢,这叫做钝。而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不会伤害到他人,就像一把刀的刀刃钝了一样,这叫做讱。孔子认为一个人说话缓慢、严谨,不会伤害他人这是仁的表现之一。也就是要表达事实,不要乱贴标签,其更好的就是激励对方心中的善良。

孔子今天的教育主题是说话的艺术,我就在想说话的时候出口伤人了吗?有,我还没有达到保持永恒的觉醒,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清醒自己说的是什么话,也就是没有做到仁心。我以前很长一段时间说话应该是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的,潜意识里的一些内容在影响自己的语言,包括现在还不一定全部知道自己说的话。

回家的时候看到孩子玩了一堆玩具没收拾好,我心中就会有一些小想法,觉得孩子怎么就没有养成收拾东西的好习惯呢?然后带着这种想法去和孩子沟通就完蛋了,说话就会有评判了,就会不小心就脱口而出讲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你几岁啦还不知道要收拾一下吗?”“你怎么每天就知道玩玩具?”“你真的很不懂事,玩具都不收拾”等等,这样的话其实都像一把刀,刺向了对方的心灵。最后弄得孩子都不想和我说话了。到那时候我发现这样说不对,说话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也没有达到我想要的目的,只是宣泄一下情绪,这能解决什么问题吗?不仅什么都不能解决,而且还恶化了两个人的关系。矛盾就从这里开始了,不仅没有做到仁心,其实是不仁不义的一种表现了。

这样的伤害是比较直接的,但是还有在间接中抹杀他人心志的语言,比如有人总是会打击他人,讲一些自己认知世界的话,如“不可能”,“做不到”,“现在市场很不好”等等否定性的语言,听上去没什么坏话,而且还是善意的提醒,但是这种也是诛心,是在消除他人的希望,抹灭人的斗志,企图掌控他人的行为和自己一样。

无论是奖励、处罚,又或者鼓励和表扬以及批评,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每一个人的善良,能够从内心里认识到我应该如何做,应该如何开口说话,如何动手做事情。良心每个人都有,就是要唤醒所有人的良心,首先就是要开口不伤人,其次是开口能够激发他人的善良。所以现在我在开口前就思考,这样的话是不是适合对方,能够起到激发他内心的善良吗?当我能够这样思考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就非常快乐了,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在说话前我知道了我为什么要说话,我到底在说什么话。其实就像孔子说的一样,讲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但是我相信自己,只要每天自省学习,坚定执行孔子说的标准,有朝一日我就一定能够做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