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院

【164】《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内容分析④赏《春江花月夜》

2022-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梅美生活1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记得两年前,突然《春江花月夜》红遍诗坛,说它孤篇压全唐。看了蒋勋对此诗的分析,后来邀请美籍华人江岚教授为“文字之光”栏目分享唐诗,她选的就是《春江花月夜》。

今天读《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再见对《春江花月夜》的提及,那么,我也就当再多一次学习,与关注这篇文章的读者一起感受这首诗的韵味。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其诗作大部散佚,在《全唐诗》中仅存2首。

原文|《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分析

春天的夜晚,千江之水入海时,相连之处并没有清晰的高度差。海潮起伏,暗流涌动。明月与潮水夕伴着永不停息。

开篇破题,一幅春江月夜的画面,春潮连海月,共潮生,明月在水平面上升起来了,好像月亮是由一望无际的春江水孕育出来的,新生的活力被勾勒出来了。

月亮又高又亮,处处春江都在月色之中。月色随江水婉转绕过春天的原野,月色洒在开满花的树上,微微闪亮。

半空里流霜不觉飞,江岸两边白沙,看不见大千世界,白天里的五彩缤纷都被过滤掉了,江天一色连尘埃都没有了。皎洁的月色,天地宇宙之间只有梦一样神话的月轮。

作者张若虚抓住颜色,在想象里由近及远地展开画面,空灵,朦胧又恬静。从孤月轮开始,张若虚以情入景。他的笔墨从单纯的无我的景色描绘开始,转到自己的想法。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每一个个体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也可放大到整个人类的存在,就是和宇宙万物一样绵延久远,代代无穷已。人类的生命会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天地苍穹。

用这样的生命观再重新回头去再看那一轮月亮,就会觉得一轮孤月比较可怜,年年如此,徘徊中天,好像总是等待什么人,却又始终等不到。如此,只能年年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明月有恨,江水无情。

离愁来了,白云呼应扁舟子。一样的飘忽,一样的行踪难定。明月楼易生牵愁惹恨,且离愁别恨不止一家,诗情荡漾摇曳出了更多的曲折。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色洒在妆镜台上,令人触景生情,牵动了愁肠,要赶走这个月色,片片月色,卷不去,还来卷。

“卷、拂”表示痴情,长望迷茫的动作。在月光引起的相思情绪里面陷落,又拿惹祸的月亮没有办法,只好说,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再怎么飞,也飞不出月的光影;鱼儿再怎么跳跃,也只不过几起几轮波纹。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站在楼头盼归的人,再怎么愿逐月华流照君,只不过是永远的望穿双眼,相对游子在天涯,思乡久远情以堪。连做梦都想回去,可就是回不去,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月光已逐渐隐去,游子的凄苦寂寞便是长夜无眠。

而碣石与潇湘之间的那一条无尽长路,其实根本就没有路。碣石在北地,潇湘在南国,碣石是寒冷硬朗的石头,根本不能动。潇湘是平生悱恻缠绵,悠扬不尽的流水,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轨道去流动。

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豁达开朗,突然不见了后面这些诗句里的游子,天各一方,音信不通,相见无期,很隐晦,但是情绪很绝望。诗人的情感,到这里已没有着落了。

整首诗,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处用归消法,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诗如连环锁,字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视,不得邪色,把春江花月夜五个字,个个照顾。营造了一种梦幻的、优美的、不杂人间烟火的意境。词句锤炼,精到音韵和文晴的锲合,很优美。

备注:本诗分析部分内容参考江岚教授观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