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盘可预测理论

2020-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文所闻

这星期没有什么感触,也不知道应该写点什么,所以,学习陆蓉老师的《行为金融学》,多学习让自己变成想象中的自己。

大盘真的可以预测吗?

《非理性繁荣》作者是罗伯特·席勒,也是他诺奖得奖理论“大盘可预测理论”的集结。

1996年,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与他的合作者完成了一项研究,他们预测当时美国市场的股票价格估值过高,蕴含着巨大的风险。

席勒向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然后格林斯潘在发表了一次讲话。讲话中他用了“非理性繁荣”一词来形容当时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和股价不正常的高估,这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全球股市应声而落。

次日,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全球市场的剧烈变化,让所有人都记住了格林斯潘使用的这个词——“非理性繁荣”。因为格林斯潘正是参考了席勒的研究成果才讲出了这个词,后来,席勒教授就把他这本关于大盘可预测的著作命名为《非理性繁荣》。

大盘为何可预测?

席勒教授成功预言了美国股票市场在2000年左右的暴跌,但其实他的研究结果早于实际发生5年。而且运用他的方法,也能较为准确地预测2007年的金融危机。

他到底是怎么预测,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股票代表的是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具有对上市公司收益的要求权。股东持有股票,可以以获得股息的方式分享企业的收益。

所以,现在愿意用多少钱买股票,应该等于股票未来所有股息的贴现值,贴现值的意思就是现在的价值。

席勒教授就是用这个最基本的原理来预测市场的。

他将1871年开始到2002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值与成分股股息的贴现值画在一张图上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相对于股息的贴现值,股价的波动太大了。

传统金融理论是没办法解释这种过度波动现象的,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过度波动之谜。按照有效市场理论,如果买一只股票,那么它只能反映未来的基本面,或者说预测未来的股息贴现。并且,因为股票价格只会对新的信息有反应,所以,市场有效也意味着,未来的股票价格是不能被预测的。

而过度波动指,相对于平稳的股息贴现,股票指数的价格,也就是大盘,过度波动了。

但过度波动为何可以预测股价呢?

有一幅席勒教授的图,结合这幅图来看,股价虽然相对于股息的贴现过度波动了,但也没有完全脱离。从图形上看,股价围绕着股息的贴现值在波动。当股价偏离股息贴现时,就有某种力量将股价拉回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根据股息的贴现,是可以预测股价的。

图片来自得到APP
市盈率的预测力

大盘可预测理论,与其他多数理论是由数理方法推导而得出的不同,这就是一个实证的检验结果。

就是用真实的大样本,以统计方法来提炼规律性。

熟悉股票市场的人,一定知道一个比率——市盈率,P/E。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可以看成是股票价格相对于基本面的一个倍数。

从历史数据看,市盈率一般会稳定在一个区间,在美国,这个区间大致为12-20倍。在中国,这个区间大致为15-40倍。市盈率会在这个区间上下波动。

历史上,市盈率每当碰到顶点时,一般都伴随着危机事件,例如1901、1921、1929、1966、1981、2000年,P/E值都碰到了区域边界,也确实都伴随了大的金融风险事件。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正如价格与股息贴现的关系规律一样,市盈率P/E也会围绕一个稳定的水平波动。

如果P/E与稳定区域相比偏高了,就可以预测未来P/E会回归。

P/E是个比值,要使P/E值回归,三种方式是一种是分子P,也就是股价会降;第二种是分母E,也就是每股收益会上升;三是分子分母一起变化。

哪种情况说明大盘可预测呢?

席勒教授的检验结果支持第一种结果,即现在高P/E值可以预测未来分子P,也就是股价会降。这就说明大盘是可以预测的。他也正是用这种方法预测了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

大盘何种程度上可预测?

大盘确实是可以预测的。但是问题在于,大盘在何种程度上可以预测呢?

事实上,实证检验的结果支持大盘可以预测,但是并不是在所有的区间都可以预测。大盘的可预测性只表现在长期,这个长期有多长呢?实证研究显示,长达10年!

大盘短期的噪音太大,导致预测的效果不好。而长达10年的可预测性,在实践中几乎不可操作。所以,事实上,虽然大盘可预测,但是因为时间太长,指导实践的作用其实非常有限。

是不是心里有些怀疑了,既然指导不了短期的操作投资实践。

想强调的是,虽然股市的短期择时非常困难,但对于判断股票市场当前的系统性风险高低来说,这个理论是非常有益的。

虚拟市场,不能偏离实体经济太远。我们可以通过实体经济的基本趋势,例如,经济景气的先导指标、企业财务预测等这些比较容易获得的指标,像席勒教授的方法一样,找到股票市场波动的基准。如果股票市场偏离这个基准太远,就应该预测它将会回归实体经济基准线。

大盘可预测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

股票市场是由人来操作的,那大盘具有可预测性,心理学原因在于,高于正常水平的市盈率P/E其实是由投资者的情绪所导致的。

假如一家公司每股收益E的增长率比较高,比如每股收益增长了50%的时候,投资者会对这家公司的未来增长产生乐观情绪,简单地以过去的这种高增长来对股票估值。然而,随后投资者看到实际增长达不到预期就会感到失望,导致股票价格未来下降是可预测的。

用上面的分析来解释牛市中的现象,看看投资者容易发生什么错误。

中国股票市场曾经在2007年达到牛市的顶点,当时大盘都已经是6000点高点时,为何还不断有人兴奋地高呼“1万点指日可待”呢?因为牛市中,公司的每股收益增长很快,投资者误以为这样的增长是可以持续的,因此给予很高的市盈率。

但是,公司的未来盈余不能看过去的财务报表信息,收益不可能一直持续高增长,所以,当公司未来收益达不到预期时,股价就支撑不了这么高的市盈率了,这就会导致大盘下跌。

在这轮牛市行情中,不断有私募基金清盘,就是这个道理,这些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要理性得多。

所以,今后可以关注一下大盘的市盈率,如果发现它偏离正常区域太多时,就要警惕投资者对于公司盈利的增长过度乐观,可能会错误地以过去增长代替未来增长,从而忽视了风险。

在牛市中进行反向思维是必要的,别人贪婪的时候我应该害怕。

大盘可预测的原理是,股票价格不应背离公司的经营情况。如果背离了,则股价将会回归,但股价围绕公司盈余的波动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回归,因此,大盘在长期,例如10年的预测效果比较理想。

大盘可预测的基本原理还是受投资者的心理偏差所推动,投资者错误地将企业过去的盈利增长外推到未来所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