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灵会所父母学苑学习感悟

《玲子导读》第九天

2018-10-17  本文已影响5人  雪梅读书时间

王玲老师分享:

1.每一个当下都在帮助我们看见自己。我所谓的修行就是在每一个当下的自我觉知与看见。

2.叙事里的聆听,尽量邀请你“不分析,不批判。不论断,不指导,不建议”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些都是专家的模式,叙事里,我们不再当别人的专家。我们让当事者自己当自己生命的专家,因此,我们只要聆听。只要会问话就好。

3.与其给一个好答案,不如给一个好问题。

4.当我们说话时,潜意识里如果带着想要炫耀自己聪明才智的意念。那么你的话语不但帮不了他人,反而只会叫人觉得被贬抑。甚至感到厌烦而已。

5.谦卑是一种修行,它也是一种力量。

6.我谦卑,是因为,我承认,我也不完美,我跟大家都一样不完美。

7.为什么有些人一天到晚老是想给别人建议。想要去批判、教导别人。其实那是一种投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了批判,他在批判他人,其实是在批判自己。

8.因为慈悲,所以懂得。于是逐渐明白,谦卑的背后是一种爱,爱就是疗愈的力量。

9.不知道就是一种放空,不知道,展现了一种谦卑的生命状态。

10.面对生命,我们只能理解、谦卑、好奇、欣赏。如此而已。

欢迎大家分享!

《玲子导读》第九天

我和一位同事,共事多年,孩子初中在一所学校,高中在一个班级。孩子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我们俩也是知根知底,彼此互相帮助,是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人。可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微妙。我不愿意和她独处,上下班也有意避开,不一块儿走,尽量避免和她说话。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步入中年,交际圈越来越窄,愿意打交道的只剩下与自己三观相合、灵魂相似,思想同频的人。而我与这同事为什么前些年无话不谈,亲如姐妹,现在就不行了。而且我发现,两个孩子虽然在一个班,但也并不常在一起玩。

让我说实话的话,我对这个同事是有意见的。我觉得她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工作中对自己缺乏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与人相处和行为做事方面,我对她都有太多看不惯,眼不见心不烦,我选择敬而远之。可有时候,我也想,谁有谁的生活方式,人家又没碍着我,我怎么就对她念念不忘呢?

昨天早上,在单位办公室碰见了,相互打了招呼。她说:“雪梅,那天家长开放日,你们去都和老师交流的啥?”我说,就是听了一天课,然后座谈会上,我说眼保健操要好好做呢,有的家长说下午吃饭时间太长什么的。(其实我已有些烦躁,心想你想知道,干吗自己不去呢?)嘴上说:“你怎么没去?”她说,那两天腰扭下了,坐不住。(我心里想,你上班不也老坐着吗?到教室就坐不住了。)然后又说到我那天看自习,她说看见玎玎了,头发剪短了,头发又黑又亮的,她的孩子头发就掉的。我竟然说,我就希望我孩子头发能掉掉些,太多了。(天哪,我还会聊天吗!)后来呵呵,我们就分开了。

从昨晚到现在,我一直在想,我们之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学了点心理学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了吗?是人家的孩子学习主动性强,学习比玎玎好,我接受不了吗?是她不脚踏实地,而是通过一些渠道来解决问题,让我鄙夷吗?是她老是自以为是的给别人提建议,引起我反感吗?

但是,不管怎么样?所有的问题都是我自己的问题,“任谁都没有资格,在别人生命的天空里指指点点。”谦卑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力量。我深深的知道,对于心理学我只是学了一点皮毛而已,我只是比前些年更加努力而已;对于孩子,虽然她们的妈妈在一个单位工作,但她们俩没有任何的可比性。我的孩子学习不主动,但她爱美,知道自己穿什么样的衣服好看,这是我想要的;生活中是有一些人,他付出了很少的努力,但取得了跟你一样的结果。但真的一样吗?真心付出的那个你,难道会后悔吗?有些人是老给别人提建议,批判别人,但原来他是在批判他自己。

我承认她不完美,就跟我一样,我也不完美。放过他人、放过自己。在每一个当下,看到自己,拥抱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