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54:讳名不讳姓
早起,高声朗读《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其中对于“讳名不讳姓”颇有感触,对于““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的问题,孟子的答复是因为羊枣是曾子的父亲曾点生前爱吃的东西,虽然不是那么美味,但是是他的独爱,脍炙的味道很美,是所有人都喜欢吃的东西,所以,为了怀念已经去世的父亲,所以曾子一看到的羊枣就容易触景生情,所以,为了避讳,决定不再吃羊枣。曾子的行为受到后世的敬重,曾子也是古代儒家学人的孝顺父母的代表。
原文如下: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
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大意是:
曾皙喜欢吃羊枣,曾子因此便不忍心吃羊枣。公孙丑问道:“炒肉和羊枣比,哪个更好吃?”
孟子说:“炒肉好吃呀!”
公孙丑说:“既然这样,那么曾子为什么吃炒肉而不吃羊枣?”
孟子回答说:“炒肉是人们的共同爱好,吃羊枣却是曾皙的独特喜好。就像避讳,只避名,不避姓,因为姓是大家所共有的,名却是一个人所独有的。”
个人看法:
曾子不吃羊枣的目的,就是避讳!为什么要避讳?虽然羊枣与脍炙相比,当然没有脍炙那么好吃,但是脍炙是所有人喜欢的食物。羊枣只是父亲曾点生前最爱吃的个性化食物,为了怀念已经去世的父亲,曾子决定不再吃羊枣,因为看到羊枣的一瞬间就会想起父亲曾点生前吃羊枣时候的样子,内心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
曾子的这种孝顺好德的行为模式对儒家文化影响深远,这使我想起了北朝鲜领导人的继承体系的所保留的儒家文化痕迹。
的确,北朝鲜是一个受儒家文化习俗影响很深的国家。在儒家文化价值观中,一名孝顺有德的好儿子在父辈面前必须恭敬谦卑。以过世的金正日生前的行事方式为例:在伟大领袖金日成去世以后,金正日继承了国家领导权,为了怀念金日成,其子金正日为此守孝三年,同时采取讳名不讳姓的原则,尊金日成为永远的国家主席,也就是说北朝鲜自金日成之后,不再设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已经永远被金日成所独有的称号!同时他要求对他本人的崇拜必须适度,断不可超越其父。明眼人早就注意到,也许是讳名不讳姓的思维模式,金正日也不愿意被称为“敬爱领袖”或者“领袖”了。孰不知,领袖的称呼过去一直只是使用在金日成身上, 一直是对他的“正式”称呼。同时,金日成一直是北朝鲜的大元帅,所以金正日也只好被降格称为“将军”即“金正日将军”。
从曾子不食羊枣的这个动作,我们就可以看出:儒家对于家庭伦理,家庭次序非常看重,对于五伦八德非常注重,五伦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中作为儿子,更加要求孝顺好德、恭谨谦卑,不可以在父母面前放肆,唯有这样,才可以做到“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因此曾子将其思想著成了《大学》一书形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曾氏之儒”,通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一个连齐家都做不好的的人,很难也不可能有能力领导一个国家,这个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基本思想。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54:讳名不讳姓
2019-2-8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