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笔记
听了付立平老师的书《给孩子的五顶学习帽》特别受益,笔记如下:
第一顶是白色的帽子,代表学习内驱力。学习内驱力讲的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学习,自己有好奇心去学习。
有家长经常说,孩子不自觉、孩子不愿意,其实这背后最重要的问题是孩子的内驱力不足。俗话讲“千金难买我愿意”,就是我们想做的事情肯定想尽千方百计去做。首先是从孩子的意愿问题入手,也就是从思维方式入手,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例如:有些人会认为“我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某些事的”,有些人会说“这个我不行”。孩子也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解决思维方式的问题,然后再去解决孩子的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的问题。当孩子觉得自己的内在是有力量的,觉得“我能行”,他才愿意去做。
特别实用的工具叫鼓励。我们家长要学会正确地鼓励,这里给到鼓励的三个句式。
首先是“我看到……”句式,用描述式的句子,强调这个过程。比如“我看到你昨天晚上做题做到很晚”、“我看到你昨天放学回家之后先写了作业。”、“我看到你自己在努力地寻找这道题的答案。”这是第一个句式“我看到……”。看到的是孩子的具体行为,孩子就会感受到,通过这样的具体行为,自己的努力是可以被看到的。
第二个句式是“谢谢你……”,我们把它叫作感谢式(欣赏式)。例如:“谢谢你今天帮我做了某件事”,或者比如双子女、多子女家庭,就可以跟孩子说“谢谢你今天帮我带了妹妹”等等。孩子能感觉到他做的这件事能体现出自己是有内在能力的,自己是可以为他人服务的。
第三个句式就是“我相信……”,这个叫赋能式。比如“我相信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道难题”。孩子就会自己去开动脑筋想,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爸爸妈妈是信任自己的。
第二顶红色的帽子,代表情绪自控力。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用很大的精力发脾气、郁闷,或者跟家长发生情绪对抗,那他是没法学习的,是学不进去的。你表面上看到他坐在写字台前学习,其实他在生气。
一个孩子在精神稳定的状态下,他的所有内在能量都会用来自我成长,但如果他在一个情绪对抗的状态下,他的很多能量都会用来解决一些安全问题,比如跟父母的冲突,甚至跟他人的冲突。
但其实培养情绪自控力,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培养对象是家长自己。家长首先作为一个榜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要专注于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孩子进入情绪对抗的状态。大人有一个内在小孩,总觉得孩子的错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责任。我们要正视题。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有效犯错。错误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家长怎么引导。
第三顶是黄色的帽子,代表习惯自控力。
习惯自控力就是孩子自己知道到点了,不能看电视了,要去学习了。这是一个习惯。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玩游戏,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如何保持专注、高效,这就要求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自我成长的习惯。在养成习惯这部分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时间管理能力。
有一个工具叫作日常惯例表,让孩子从小对于自己的事情有自我决定权,自己安排我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而不是全部都由家长说了算。日常惯例表要让孩子对时间有掌控感、体会到自主感。在养成孩子习惯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是家长的错误做法(家长在制定),让孩子原本天然趋向于做得更好的习惯被破坏掉了。
另外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相信他自己安排时间的能力,这个很重要。做日常惯例表,不是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一个任务,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对他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时间有掌控感。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他会犯错误,他会进行自我调整。这是他成长的过程。家长不要想着全部都必须正确、完全正确,否则就会变成监狱式生活。
孩子养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依然要做一定的跟进执行。但这个跟进执行是非常讲方法的。
第一,就是你发自内心,是否真的信任孩子是可以去执行的。其实有很多家长是非常不信任孩子的,所以依然像个监工一样,不怕自己辛苦、麻烦,不停地去提醒孩子。
第二,家长去提醒孩子的时候要讲究方法。有的孩子可能确实会玩很长时间的游戏,因为游戏确实很有吸引力。1,要提前一点时间去提醒他,不能到点就去提醒他“你要马上放下,立刻放下”,这是做不到的。你可以提前十分钟、五分钟去提醒他一下,“你注意一下,你的日常惯例表的下一项安排是什么”。2,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孩子早期形成习惯的时候,家长的语气要温和,态度要坚定。
有时候惯例表也会被打破,不是安排了就一成不变,即使被打破也是在一些特殊情形下。所以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在特殊情形下惯例表也是可以调整的。
在遇到打游戏成瘾的孩子,就要看看互联网对于人的吸引力。如果完全杜绝孩子去做这件事情,是在对抗人性。对孩子来说他对网络尤其是游戏的依赖,其实是因为他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了很多愉悦感、归属感、胜任感,他对虚拟世界的沉迷。正是他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够通过跟父母、同学、老师之间的互动获得这些感受,所以他就会对网络依赖。其实成瘾的孩子正处于一种压力很大的状态,他必须要获得那个多巴胺,否则他受不了。
所以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应该让他的现实世界感受到更温馨、更有爱,让他更有获得感,让他分泌多巴胺,让他觉得兴奋、开心。而事实是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批评、唠叨、辱骂、讽刺、挖苦,甚至是暴力威胁。
在学习上,有的家长用奖品来和孩子做交换:你要是考得好,我再给你买鞋;考得不好没有。这就是一个交换,是暴力威胁。这就会导致在现实生活当中他根本无法分泌多巴胺,他会觉得痛苦、压力很大,然后还会和家长博弈。
第四顶是黑色的帽子,代表学习抗逆力。
学习抗逆力是孩子遇到的困境和挫折,还有各种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ABC法则就是帮孩子乐观地看待困境,是积极乐观地去看待一件事情,还是用非常消极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一件事情,结果是不同的。
*ABC法则
A(Adversity):客观描述遇到的负面事件。
B(Beliefs):写下自己对负面事件的想法。
C(Consequence):记下负面事件发生之后的感受、反应。
孩子会产生负面情绪,是因为某种想法B触发了感受C。如果孩子能够找出想法B,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感受C。
比如这次考试考得不太好,那应该怎么看待它。通过这次考试找出了没掌握的几个知识点,我要把知识点弄明白。这样就拥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心态,看到的是我还有哪些地方不会,要去解决它。
所以,一个负面的事件发生之后,孩子怎么看待它其实是可以练习的。家长通过学习要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心态。当家长有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理念时,孩子的每一犯错都是提升他的关键时候。错误是学习的机会,有错误才有学习的机会。
培养孩子的“抗逆力”作为家庭、作为父母,还要给了孩子一个心理的安全港湾。心理的安全港湾就是无论我遇到什么挫折,即便这个世界都与我作对,但是在我的父母那里,在我的家庭中,我都是可以得到包容、爱和关怀的。对孩子来说这是他人生的底线。所以抗逆力的核心其实是爱、尊重、信任,而不是把孩子带到沙漠里走。也就是说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的心里铺一条回家的路。
在培养孩子逆商的时候,家长要掌握几个比较重要的小技巧。
一,当孩子遇到困境的时候,要好好说话。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别上来就批评、指责,这让孩子感觉特别糟糕。
二,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也是可以接受的。
三,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专注于解决问题,去学会怎么样才能够做得更好。我们叫“吃一堑,长一智”。
第五顶是蓝色的帽子,代表学习竞争力。
其实如果你解决掉了前面所有的问题之后,孩子就自动地进入了一个“我要自我成长”的过程。但无论是学习也好,成长也好,这其中还是要遵循一些科学原理的,孩子要想有好的学习能力,他就要有好奇心。他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要永远保持提问的能力,因为有提问能力的孩子才会真的去思考。
还有一种能力一定要特别重视,就是深度阅读力。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学习竞争力大部分是底层能力,底层能力包括提高知识的留存率。所以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通用的底层能力,去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
所有的孩子天然都是一颗好的种子,家长作为土壤,不要做很多破坏性工作就好了,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阻力,也不要成为孩子人生的天花板,只要成为他人生的助力使用一些好的方法,改善自己基本的认知,就能激发孩子身上的潜力。
成功日记:
1、修改、整理了部分新产品图册;
2、客户上次定制材质的产品又增加了一小部分,经过沟通这次增加产品接纳常规材质;
3、感谢许老师的看见和赋能。
张静芳的每日一省第406篇
2022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