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营分享100场专题复盘营

34/100 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这只是无稽之谈!

2019-04-04  本文已影响1人  若之如水

提出逆商理论的史托兹教授一度十分纠结“21天养成一个习惯”这种说法从何而来。他试图更进一步了解该理论,甚至逐一去咨询持这种观点的专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复与解释。后来他联系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神经生理学科的负责人马克•努维尔博士,追问他:“养成习惯需要多长时间?”

这位负责人却反问他:“你学了多久才知道不要去碰热炉子?”

“大概一秒钟。”

“其实,是100毫秒。”

负责人解释道:碰到热炉子的时候,大脑内会发出响亮的警报,立刻让你意识到自己的手放在了哪里。

那声响亮的警报,能让人理解产生于基底神经节,即一个潜意识、无意识区的潜意识思维模式,并将之传递到大脑的意识区,即大脑皮层。当小孩在学习系鞋带的时候,他非常地投入专注;但当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反复实践后,它便进入了大脑的潜意识、无意识区,即基底神经节。

这种潜意识的思维模式在《刻意练习》里,被称之为有效的心理表征。就是你做某件事做得越多,这件事就越发变成无意识和潜意识的。

21天的坚持只是一个时间点的累积,就像1万个小时理论一样苍白无力,是没有方法论的火辣鸡汤。

用时间喊口号坚持没用,那什么方法有用?

001 明确的特定目标

比如想要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如果一上来就是每天看书一小时,估计没几天就放弃了。但如果把目标拆解成每天比前一天多看一页书这样细致的小目标,是不是更有动力了呢。

002 专注的练习状态

在开始看书前,就要清理环境,手机静音或丢到听不到看不到的地方。要保证看书的过程,没有走神。

003 得到反馈信息

每天看完书,要有输出。可以找几个人组队分享,分享读书笔记,或者做口头分享,彼此给出反馈。有反馈才能有进步,不然也不清楚自己看的书到底看懂了没有,也不知道自己看懂了多少。

004 走出舒适区

如果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是很难有所突破的。还是看书的例子,如果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同一类型的书,会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和眼界,需要接触不同领域不同时期的好书,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是练习到像小李飞刀一样,不需要思考就能一发即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