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层逻辑》:抓住底层逻辑,认清事物本质
刘润老师是著名的商业顾问,创办了润米咨询公司。在得到上开设了《商业通识30讲》、《商业洞察力30讲》、《5分钟商学院.基础》和《5分钟商学院.实战》等4门课程。除了《底层逻辑》这本书,还写了《商业简史》、《进化的力量》、《新零售》等书。
《底层逻辑》这本书刘润老师将《5分钟商学院》中关于底层逻辑的的内容的总结,并将从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理解他人、社会写作这5各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世界的底牌”。
“底层逻辑”是这几年常常能看到的一个高频词。在我看来,底层逻辑是我们思考、做事、解决问题的思维基石。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有一套逻辑,而底层逻辑是那个最基础的、能够迁移到各种事情上的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或者说价值观。如果我们的底层逻辑不对,我们可能在很多事情上都会重复栽坑、重复犯错。
就像李欣频老师倡导的:要先查杀一下我们自己的“木马”。不然,我们就会一直重复遇到某一类问题,或是因为一个没解决,导致在其他方面产生负面的连锁反应。
所以,如果我们经常在类似的事情上遇到类似的坑,可能就要停下来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底层逻辑就是有问题的。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矫正它,才好重新出发。
刘润老师说:“只有底层逻辑才有生命力。在面临变化的时候,底层逻辑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论。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脱不花老师在“得到沟通训练营”中一直强调:“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这就是沟通的底层逻辑。在21天的训练营中,花姐每一堂课、每一次答疑直播的内容都是遵循着这条底层逻辑展开的。应对各种沟通场景的沟通公式要帮助我们的就是让我们能在与各种各样的人的沟通交流中都能不断地把良好的沟通无限持续下去、把我们需要保持的关系更好地维护下去。带着“沟通是一场无限游戏”的底层逻辑,我们就会站在更高的视角,用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沟通中各种难题,不怕失败、笑到最后。
刘润老师在《商业洞察力30讲》这门课中曾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高手改变模型。”所谓模型、思考模式,都是一种帮助我们从底层进行思考的工具,我们只有把本质的问题、深层的问题想清楚了,做事情、解决问题才会事半功倍、游刃有余,也会减少犯低级错误或是重复栽坑的风险。
刘润老师本科的专业是数学,他说,对他帮助最大的课程是系统论。所谓系统,也是一种底层逻辑。当我们带着系统观念、系统思维去看待事情时,我们就不会仅仅只局限在一个点纠结。因为我们知道,暴露问题的地方,不一定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果我们底层逻辑不行,我们就只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算这次把问题解决了,下次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别的地方,还是会出现问题,甚至出现更大的问题。
所以认识底层逻辑、建立底层逻辑非常重要。这本书中最有感触的三章内容分别是: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和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第一章的主题是: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刘润老师把“是非对错”这一课题放到第一章讲我想也是颇有深意的。我们很多人常常现在一种狭隘的、自以为是的对错观当中。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导致不是钻入牛角尖,就是怨天尤人。其实,我们能应该用一种更中立、不预设的态度来看待很多问题,即使是自己遇到的问题也要努力抽身出来好让自己更加客观地来看待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这样才不会现在所谓的对错中纠结,而忽视了全局、忘记了长远。
就像金韵蓉老师在她的一本书中向我们发出的灵魂拷问:“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当我们把视角拉大、视野放长远,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没有非黑即白的对错。只是因为我们的经历不同、环境不同、视角不同、立场不同,才会有所谓的是与非、对与错。
刘润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有三种“对错观”:一是法学家的对错观,二是经济学家的对错观,三是商人的对错观。当一件事情发生,我们一定要找一个可以责怪的人,我们就要看“谁因此损失最大”。
这对我们的惯常认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当一件事情发生,我们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第一时间跳出来说:“这事儿不赖我,都怪他……”“都是因为他……,才导致我……”就算我们的理由都对,但又怎么样呢?受到损失的是我们,我们要做的是自己从中可以吸取的教训,而不是指望别人改变。
这不是说我们不能维护自己合理的权益,而是我们不能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都推给其他人。
刘润老师说:“一件事出现不好的结果时,责怪、埋怨、后悔都是无用的,它们改变不了结果。”
我们能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能承担的最大的责任,从无限游戏的角度,从为了自己更幸福的角度来看待成败得失,而不是陷在“这事儿不赖我”的思维定式中总是希望别人改变、别人认错。
当我们希望别人来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就把自己的生命主导权完完全全交给了别人。而事实上,我们自己才是那个最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那个人。
第二章的主题是: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在这一章中老师讲的那个二战时盟军飞机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深受启发。
刘润老师的总结是:“普通人凭借飞回来的飞机的‘经验’,决定加强机翼钢甲。但是优秀的人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知道那些被击落的飞机应该是由于机头或者机尾中弹。”
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很着急,急着找原因、急着撇清自己。看到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就马上认定,这就是问题所在。
就像学生时代我们在做数学题时,急着把题做完,却很少在解答完一道题之后,再想想还有其他解题思路吗?这是最好的方法吗?而那些会多想一点的人,往往都成了学霸。我们觉得完成作业就大功告成的人就只是应付作业而已。久而久之,我们与那些会多想一层的学霸距离也拉得越来越远。
从长远来看,和学霸距离拉远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时,我们养成的思想上懒惰的“习惯”,让我们既丧失了训练思考问题本质、系统思考能力的机会。
而当我们遇到真正棘手的问题时,我们就会因为缺乏缺乏思考的底层逻辑,而常常不是焦头烂额被动应付,要不就是无法真正解决问题。提高思考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能参考刘润老师的意见在平时就有意识的练习思考,提升思考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的主题是: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个体进化应该是每个渴望进步成长的人都关心的一个话题。在这一章的内容中,刘润老师依然用干货满满的总结和生动的讲解为我怎样推动个体的进化。
针对“个体进化”,刘润老师在他的另一本书《进化的力量》的序言中有非常好的诠释:
成功,一定是因为我们做对了什么。但是,面对“天择”逻辑的复杂性,我们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所以,面对变化,我们就用海量的“物竞”应对复杂的“天择”,这种力量就是进化的力量。
其实,商业进化和生物进化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合的才能生存。”这句话不仅道出了物种从古至今演化的逻辑,也道出了商业世界进化的脉络。这世上,哪有什么基业长青,哪有什么永续经营,只有不断地进化、进化、进化。适合了,就被选择;不适合,就被淘汰。企业如此,个人也如此。
有人说:“进化论可能是地球上唯一可靠的成功学。”
在这个看似越来越“卷”的当下,总有各种那个样的力量有意无意地推动着我们。想躺平,也会有有各种因素让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支棱起来。
躺着啥也不干,那肯定不是应对这个不断进化的世界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可能是我们自己,我们作为个体,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在这个位置上不断进行个体的进化。而不仅仅是和别人斗个你死我活。
因此,与其与随大流、不分青红皂白地和别人卷起来、大乱斗,不如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不断提升、进化自己。
带着这样的认知,再来读刘润老师关于个人进化的底层逻辑就会对自己更具指导意义和针对性。
特别是老师提到的可怕的勤奋、高效的可怕的勤奋。
看看那些已经聪明到顶点的人,他们往往还非常勤奋、努力。当资质比我们好的人还比我们用功、勤奋、努力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连站的地方都没了?
我想不是的。我们要在找自己热爱、擅长、机会的同时,花时间、花精力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如果我们的自己无法保持一种稀缺性,即使现在勤劳认真,可是被替代性太强,也会分分钟被人取代。
郑裕玲、黄子华主演的港剧《男亲女爱》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郑裕玲饰演的业务能力极强的律师毛小慧和律师楼的其他同事产生了一点矛盾,大家集体“罢免”她,把她“赶出了”律师楼。
而在她不在的一个月里,少了毛小慧这个业务大拿,律师楼的客户因为毛小慧不在而转去其他律师楼。导致毛小慧所在地律师楼生意一落千丈,甚至山穷水尽到了连薪水都发不出的窘境。
无奈,大家️只好又把毛小慧请了回来,并需要靠她去挽回流失的客人。
这正印证了刘润老师在书中写到的:“你想要拥有更多的财富,就要使自己在整个交易链条上变得更加稀缺。”
因此,勤奋是不够的,还要聪明地勤奋,还要努力拥有核心竞争力,拥有无法取代的稀缺性。
所以,我们要把时间精力放在提高自己上、自我增值上,而不是患得患失、与人纠结、和人八卦上。
当我们能做有价值的事、解决别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洞察并消除别人的痛点,我们就是不可替代、就有了稀缺性、就有了议价权、就有了话事权。
努力不一定有用,可能是努力️得不够,也可能是努力得方向不对。当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并带着长远眼光,秉持长期主义,朝着对的方向前进,我们就能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而什么是对的?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什么是正确的方向?那就要好好了解什么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这样的书看一遍是不够的,金句划了抄了也不够。需要我们带着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对照着学习和体会。
无戒学堂2022年日更第174天